借问陇头水。唐代。罗隐。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自古无长策,况我非深智。何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横吹曲辞·陇头水》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悲苦命运的感慨。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
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自古无长策,况我非深智。
何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诗意:
诗的开头,作者以问句的形式借问陇头水,探询这水边发生了何事让他年复一年地怀恨。接下来,他描述这陇头水传出的悲呜咽声中,似乎有征途中的人们的泪水。诗末,作者自叹自叹,认为自己并没有高深的智慧,不能够想出什么办法来消解对陇头水的怨恨。整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
赏析:
《横吹曲辞·陇头水》通过抒发作者内心的怨恨和对过去的追忆,展示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无力抵抗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陇头水被赋予了特定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对逝去的时光和流逝的人生的象征。诗中的悲呜咽声和征人的泪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伤感的情绪。作者自谦自己没有长远的策略,表明他无法摆脱对往事的怨恨,再加上诗末的一宵空不寐,更加突出了作者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苦闷。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浓郁的忧伤和无奈之情,打动读者的心灵。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