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更下潇潇雨。元代。仇远。一番春暮。恼人更下潇潇雨。花片纷纷。燕子人家都是春。莫留春住。问春归去家何处。春与人期。春未归时人未归。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一番春暮。
恼人更下潇潇雨。
花片纷纷。
燕子人家都是春。
莫留春住。
问春归去家何处。
春与人期。
春未归时人未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春暮时分,细雨纷飞,花瓣纷纷飘落。燕子飞回人家,人们的家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告诫春天不要停留,询问春天将去何处。春天与人们有一个约定,如果春天未归,人们也不归。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感慨。通过描绘春暮时的景色,诗人创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潇潇的细雨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花片纷纷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离去,而燕子飞回人家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诗中的"莫留春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他希望春天不要停留,而是继续前行。这句话有着深意,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法挽留的事物,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诗的最后两句"问春归去家何处,春与人期。春未归时人未归"则展示了诗人与春天之间的某种契约。诗人在等待着春天的归来,而如果春天未归,他也不愿离去。这种对春天的期待与依恋,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态度。它唤起了读者对春天、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的追求。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