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阕平山堂上酒

出自元代王奕的《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què píng shān táng shàng ji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
鹤飞仙去总成休。
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
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
不堪风景事回头。
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
明月:1.明朗的月亮。2.指明珠。
飞仙总成:总成zǒngchéng[helpsbtoaccomplishsth;complete;accomplish;doastrokeofbusiness]∶成全;作成多见于早期白话总成我这桩美事也作“总承”∶把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
风笛:风笛fēngdí管乐器,笛子的一种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夕阳:(名)傍晚的阳光:~西下|~返照。
不堪:(动)承受不了:~其苦|~一击。②(动)不能(多用于消极方面):~设想|~入耳|往事~回首。③(形)表示程度深(用于消极方面):破烂~|狼狈~。
风景:(名)景色;一定地区内由自然环境、建筑物等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区|~优美。[反]景色|风光。
回头:(动)把头转向后方:刚一~就被老师看见了。②(动)往后退:不能见困难就~。③(动)回家;回来: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去就不~?④(动)悔悟;改邪归正:浪子~|现在~还不算晚。⑤(副)稍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见|~再说。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是宋代王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四桥明月好,
暮年方到扬州。
鹤飞仙去总成休。
襄阳风笛急,
何事付悠悠。

几阕平山堂上酒,
夕阳还照边楼。
不堪风景事回头。
淮南新枣熟,
应不说防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到达扬州的情景,以及他对逝去时光和生活的思考。诗人在扬州的二十四座桥上欣赏明亮的月光,感叹时光匆匆,终于在晚年来到这里。他看到仙鹤飞去,意味着修仙之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不再追求尘世的功名利禄。襄阳的风笛声急促,使诗人感到痛苦和迷茫。他思考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徘徊和苦闷,不知何事才能解脱。

诗人在平山堂上喝酒,度过几个晚上,夕阳依然照耀着边上的楼阁。然而,他感到无法承受这美景,因为过去的景物和经历无法复制,只能成为回忆。淮南的新枣成熟了,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但诗人似乎无法再表达对美景的赞美和欣喜。

赏析:
这首诗词以扬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桥和明亮的月光,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鹤飞仙去,表达了对追求精神境界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襄阳风笛的急促声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惑,使诗人感到茫然和无助。

在平山堂上喝酒的场景中,诗人面对夕阳照耀的边楼,感叹过去的美景和经历已成为回忆,无法再重现。他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悲叹,因为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最后,诗人提到淮南的新枣成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但他似乎无法再感受到秋天的喜悦,失去了对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词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困惑。通过表达对追求精神境界和回忆往事的思考,诗人展示了晚年的忧伤和对充实人生的渴望。这首诗词以扬州的景物为背景,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王奕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