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朗读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是宋代王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四桥明月好,
暮年方到扬州。
鹤飞仙去总成休。
襄阳风笛急,
何事付悠悠。

几阕平山堂上酒,
夕阳还照边楼。
不堪风景事回头。
淮南新枣熟,
应不说防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到达扬州的情景,以及他对逝去时光和生活的思考。诗人在扬州的二十四座桥上欣赏明亮的月光,感叹时光匆匆,终于在晚年来到这里。他看到仙鹤飞去,意味着修仙之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不再追求尘世的功名利禄。襄阳的风笛声急促,使诗人感到痛苦和迷茫。他思考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徘徊和苦闷,不知何事才能解脱。

诗人在平山堂上喝酒,度过几个晚上,夕阳依然照耀着边上的楼阁。然而,他感到无法承受这美景,因为过去的景物和经历无法复制,只能成为回忆。淮南的新枣成熟了,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但诗人似乎无法再表达对美景的赞美和欣喜。

赏析:
这首诗词以扬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桥和明亮的月光,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鹤飞仙去,表达了对追求精神境界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襄阳风笛的急促声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惑,使诗人感到茫然和无助。

在平山堂上喝酒的场景中,诗人面对夕阳照耀的边楼,感叹过去的美景和经历已成为回忆,无法再重现。他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悲叹,因为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最后,诗人提到淮南的新枣成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但他似乎无法再感受到秋天的喜悦,失去了对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词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困惑。通过表达对追求精神境界和回忆往事的思考,诗人展示了晚年的忧伤和对充实人生的渴望。这首诗词以扬州的景物为背景,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王奕朗读
()

猜你喜欢

日暮微风起,菰蒲叶有声。晚烟横古渡,皓月满荒城。

渔火前村暗,疏钟远寺鸣。篷窗镫独伴,孤客不胜情。

()

归省西川未几时,促装又复上京师。荣亲已荷褒封典,报国难忘雨露私。

路夹山花开锦绣,栈盘崖树拂云霓。遥知紫禁趋朝后,粉署从容日正迟。

()
萱草阑干,杨花庭院,夜景澄虚。
望庚星昴宿,荧荧照室,祥烟瑞霭,郁郁充闾。
白鹿入胎,黄龟献梦,果应君家生凤雏。
真英物,似崑山片玉,沧海明珠。
()

草蘖始一寸,及壮丈有余。
岂直薮即带,兼以馆蚊胥。
夜热不可寐,宁止不露居。

()
一径秋风起,牛羊晚自归。
寒灯明野店,吠犬守荆扉。
空峡风霜急,孤村火烛微。
庭梧摇落尽,栖鸟夜归稀。
()
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
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

昔为郡下客,曾借水边居。秋水月为昼,春风花作庐。

()

()

天下大物山与泉,山泉为蒙义皎然。
坐对岩岩听潺潺,以兹名斋日周旋。
杨君作诗老更妍,解把山尔写天全。

()

幽斋独坐夜融融,弄影檐花簌簌红。树密恰容窗纳月,帘疏不碍座当风。

心涵静契神俱寂,思入虚灵念欲空。何处更寻仙境界,此身今在玉壶中。

()

长江风起浪如山,驿路红尘几往还。三十年前回首处,烟蓑依旧钓矶閒。

()

疏雨兼长夜,巴山信未通。寥寥深院落,滴滴在梧桐。

泪与檐相续,听如漏未终。寒飘金井上,愁入碧阶空。

()

县以竹名佳致在,令君节与竹俱高。何妨乞取千竿翠,月影翻风似碧涛。

()

雨淋漓滩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

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

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旧愁浑似雪,见日总消时。

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风光若有分,无处不相宜。

()

一邱一壑过之,适来适去顺也。何须饰蚓招龙,大都指鹿为马。

三生辗转尘劳,四大形骸浸假。荣华霎似风灯,弃置瞥同掌瓦。

()

漱流枕石傍寒林,散发酣歌称散人。胡蝶枝头无昨梦,初蝉叶下见前身。

衣沾宝掌泉中雨,内有盘陀石上纹。不见屋头樗栎树,无材入用老犹存。

()
脱命秋隼下,鸣斗自为勇。
争雄在数粒,一败势莫拥。
惭将缩袖间,怀负默而拱。
胜且勿苦欣,犹惊辱与宠。
()
闷已萦损。
那堪多病。
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
()

体力今何似,函书阙到门。
匆匆缘不暇,负负复何言。
此口忘疏远,明公实见存。

()

当行飞雪冻寒侵,是夕把君诗细吟。若为泰交增赤泪,如追携手发孤心。

浮云千古何须恨,多垒四郊谁独深。路出芦沟还好月,待看天上起凝阴。

()

万里归来云水乡,逢春得酒且彷徨。
好贤谁似双松吏,使我时终一石狂。
忽与高唐来鼠目,却令朱户锁梅妆。

()

云雾南溟外,星辰北斗傍。九霄回气色,千里见飞翔。

大雅今谁属,明公早擅场。应图看騕袅,绝代起鸾凰。

()
夜航忧雪到桑麻,冬暖春寒感物毕。
中有五陵年少客,只怜桃杏冻无花。
()

云梯忽断山嵏平,霁雾初褰林岭明。两都扼喉南北镇,九州通道东西行。

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当时苦诧天下险,一卒前临强万兵。

()

禹门山壁石巃嵷,惊涛拍岸石疑动。奔腾西去疾于飞,千里一折不旋踵。

山水不得独当奇,异气钟人生将种。乃翁阴德及后昆,墓木而今犹未拱。

()

处仁由智古常然,贤者宁同聚所寰。
植木便知如渭水,结茅仍得见箕山。
杯深不许嘉宾诉,花小须防稚子攀。

()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
历劫尘沙积窦岩,十方诸佛共同参。
多宝闻经亲涌现,故非柏梓与松杉。
()
女娲立极断鳌足,羲画之先无刻木。
始观鸟迹制文字,夜鬼哭天天雨粟。
篆隶变化生八分,行草复作何纷纷。
六书古制既茫昧,载籍况遭秦火焚。
()

三月寒边不见春,西风落日暗飞尘。青山自爱文章鬼,白马都来放逐臣。

新句定将寻杜甫,续骚只可问灵均。不愁寂寞无知己,况有当年举案人。

()

四壁无图画,推窗尽简书。真吾何所寄,深处乐如如。

()

毵毵出土初如直,嫋嫋随风竞自斜。
漫借人锄劳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尽农夫叹,直道春荒志士嗟。

()

今日逢君又一时,风云世事不胜知。人言宦海皆名利,我法前程但酒诗。

总合浮沉看梦境,微分劳逸问心期。岂无白眼双能变,赖有孤肠一片支。

()

楚城日暮烟霭深,楚人驻马还登临。襄王台下水无赖,

神女庙前云有心。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

()

尝闻烧尾便拏空,只过天门更一重。

大禹未生门未凿,可能天下总无龙。

()
嫦娥伴侣,降人世,天与长生仙箓。
五色云开浮瑞霭,中有西真眉目。
贤德家风,艳容天赋,占尽人间福。
长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
()
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栖近四明。
屐斗星移冠剑影,步虚风引佩环声。
蕊宫夜唤青莺降,花洞朝骑白鹿行。
长使芝童看药龟,为耽琼液过蓬瀛。
()

画虎不图山,伏来今已久。皈依此结缘,肯复思嵎负。

()

山昏归云敛,叶落夕飚骤。
疏松漏微月,清光照严实。
烟中二仙师,一笑欣邂逅。

()

纤纤碧草与阶齐,浓绿阴中杜宇啼。花院昼长听政好,带声飞过粉墙西。

()

归路铅山县,梅花万树春。青天元属我,白发肯饶人。

道德看前辈,冰渊战此身。寄书长不达,传与故乡亲。

()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
诏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
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
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
无心惭季路,负米觐亲闱。
()
西去安夷落,乘轺从节行。
彤庭传圣旨,异域化戎情。
瘴路穷巴徼,蛮川过峤城。
地偏风自杂,天漏月稀明。
()
好风残腊尽,春意动园林。
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
江湖方转徙,岁月自侵寻。
忍别山阴去,徘徊忆旧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