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人去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ī xiāo rén q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承露芙蓉:(名)①荷花的别称,也叫芙蕖:出水~。②落叶灌木。花供观赏。也叫木芙蓉。
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
寒光:1.寒冬的景象。2.刀剑的光芒。3.月光。
如注参差:不一致,不整齐。

《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是宋代刘辰翁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思念和期待。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吹箫人已离去,但桂树的影子依然徘徊,空杯上承着露水。向东望去,芙蓉花仿佛飘渺,寒冷的光线如同注入其中。去年的深夜,我曾在横渡江心时做了一个梦,靠着摇摆的船桅,和众多才子一起吟咏、赋诗。茫茫的角度变换,回舟尽兴,却未惊动飞鸥和鹭鸟。我知道,明年的中秋将在何处。我漫无目的地等待客人来到黄楼,等待尘波在我前方逝去。二十四座桥,是否还有杜书记的踪迹?现在的二三位年轻人是怎样的模样,看看使君是否还戴着角巾在东路上行走。人生在世,悲欢情感无法限制,团圆和分离都如同从前一样。

这首诗词以寄扬州马观复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马观复离别时的思念之情。桂枝香象征着友谊,箫声的停止代表着友人的离去。诗中的桂影徘徊和荒杯承露,描绘了作者对过往友情的回忆和留恋。他回想起去年中秋时的美好时光,以及在船上与友人共赋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诗末作者提到了二十四座桥和杜书记,暗示了他对过去友人的思念和对现在朋友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运用了桂枝香、荒杯承露、寒光如注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整首诗以流畅的句子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和对友情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