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谓马能浮。宋代。李曾伯。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日丙·仲赴江东幕)》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中文译文:
戴着华丽的头饰和鞋履,作为领袖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游玩。
登上车辆,握着缰绳,除了客人的身份,还有其他的事务,不仅仅是拜访诸侯。
眺望了巫山的云雾和岷江的积雪,却又探访了庐山和湓浦,称赞着这中间的河流。
沿着连绵起伏的青山路行进,一片片白色的苹洲随处可见。
今天的情况,如同在风浪中的一艘空虚的船只。
长江有着广阔的冰冷碧波,竟然能够承载马匹航行。
况且眼前的局面,内心的忧虑就像边角之地一样,只能依靠幕帘筹谋胜利。
言笑之间,能够应对当前的时局,迈向前进修行的功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庚子年(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0年)送别周日丙·仲赴江东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周日丙·仲的祝福和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描绘了庚子年间的盛况,诗人作为风华绝代的领袖,游走于名山大川之间,展现了权势与荣耀。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仅仅是客人的身份,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务要处理。
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云雾、岷江的积雪以及庐山和湓浦的景色,展现了自然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观。百叠青山路和白苹洲的描写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美景的赞叹。
然而,尽管面对长江的广阔和寒冷,诗人相信马匹仍然能够驾驭浪涛,这也暗喻了诗人对自己和周日丙·仲的能力和勇气的信心。
最后,诗人提到眼前的局面,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但他仍然相信只要运用智谋,依靠胜利的筹谋,就能够应对当前的困境。
整首诗意既表达了对周日丙·仲的送别和祝福,又通过景物描写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未来困境的应对态度。诗中融入了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对自己使命的追求。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