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尘明月小桃枝

出自宋代韩淲的《探春令(景龙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chén míng yuè xiǎo táo zh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暗尘明月小桃枝,旧家时情味。
问而今、风转蛾儿底。
有谁把、春衫试。
景龙灯火升平世。
动长安歌吹。
这山城、不道人能记。
甚村酒、偏教醉。
()
情味:1.情趣。2.情谊、恩义。
蛾儿春衫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指依山固守的营垒。
不道

《探春令(景龙灯)》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韩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暗尘明月小桃枝,
旧家时情味。
问而今、风转蛾儿底。
有谁把、春衫试。
景龙灯火升平世,
动长安歌吹。
这山城、不道人能记。
甚村酒、偏教醉。

诗意:
诗词以景龙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夜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明亮的月光、小桃树枝和旧时的家庭情感,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疑问。诗人进一步提到风转蛾儿底,意指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他问有谁能穿上春衫,试图寻找一些温暖的感觉。最后,诗人描述了景龙灯火照亮世间,长安的歌吹欢乐动听。然而,他也提到这座山城,没有人能真正记得。甚至村里的酒也让人陶醉,给人一种无法忘怀的感觉。

赏析:
《探春令(景龙灯)》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色,以及对过去时光和现实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通过暗尘和明月、春衫和蛾儿底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疑问。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景龙灯为象征,将诗人的感慨与长安的欢乐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词流畅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韩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