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肠欲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东坡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lái cháng yù du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君如梁上燕。
妾如手中扇。
团团青影双双伴。
秋来肠欲断
秋来肠欲断
黄昏泪眼。
青山隔岸。
但咫尺、如天远。
病来只谢傍人劝。
龙华三曾愿。
龙华三曾愿。
()
青影:青色的光影。
泪眼:泪眼lèiyǎn含着泪水的眼睛泪眼模糊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之间。近在~。
傍人

《东坡引》是宋代文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如梁上燕。
妾如手中扇。
团团青影双双伴。
秋来肠欲断。
秋来肠欲断。
黄昏泪眼。
青山隔岸。
但咫尺、如天远。
病来只谢傍人劝。
龙华三曾愿。
龙华三曾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君子如同高梁上的燕子,而作者则如同掌中的折扇。两者相互依偎,共同形成团团的青色影子。然而,秋天一到,作者的心肠就像要断裂一般。黄昏时,作者的眼泪夺眶而出,青山隔岸,使得离别的距离变得无比遥远。在疾病来袭时,作者只能感激身边的人的劝慰。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龙华山的三次祝愿,可能代表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以豪放的词章和激昂的抒情著称。《东坡引》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君子比喻为高梁上的燕子、将作者比喻为手中的折扇,展示了两者的亲密关系和离不开的依存。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的黄昏、泪眼、青山隔岸等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悲伤和距离的遥远。尽管离别的距离只有咫尺之遥,但在作者内心中却像是天边那般遥远。这种对离别的痛苦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楚和无奈。

最后,诗中的龙华三曾愿可能代表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龙华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历来被视为吉祥之地。作者表达了对龙华山的祝愿,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展望。

总的来说,《东坡引》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抒情的风格,同时也让读者在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之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