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风雨至。唐代。唐彦谦。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咏月》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自己不能如愿的心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叹。
下面是《咏月》的中文译文:
阴盛此宵中,
多为雨与风。
坐无风雨至,
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
倾寒向远空。
年年不相值,
还似道难通。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一个寂寥的夜晚景色,与雨雪风霜相伴。诗人坐在这样的夜晚,感叹自己的心境并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首先,诗人描述了夜晚的气氛,用“阴盛”来形容整个夜晚。接着他说这个夜晚多是阴雨和风,意味着寂静、凄凉。然而他坐在这里,却没有迎来风雨,只看到月亮如同雪霜一般明亮。
接下来,诗人用“抱湿离遥海”来表达自己在远离大海的地方抱怨湿气的滋生。用“倾寒向远空”来表达自己无法抗拒的寒冷。这里的离遥海与向远空,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落寞。
最后,诗人用“年年不相值”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到不值得,似乎一切都是徒劳。用“还似道难通”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困顿,就像是进退两难、无法通透。
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借助月亮的形象,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离别大海和长空的心境,并对时间流逝的无尽感叹。诗人运用了景物描写和自然意象,使得整首诗词清冷凄美,引起了读者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伤。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彦谦。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