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时争肯抛人去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丑奴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shí zhēng kěn pāo rén q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叶底寻花春欲暮。
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
不见旧人空旧处。
对花惹起愁无数。
却倚阑干吹柳絮。
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
若遣郎身如蝶羽。
芳时争肯抛人去
()
欲暮柔枝真珠:真珠,词义指指露珠,水珠。又被翻译为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惹起:惹起,拼音是rě qǐ,汉语词语,意思是引起。
阑干:(书)①(形)纵横错落的样子:星斗~|泪~。②同“栏杆”。
柳絮:(名)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轻飘,杨花飞舞。
粉蝶:蝴蝶的一种,翅白色,有黑色斑点,也有黄色或橙色的。幼虫吃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是农业害虫。
多情:(形)对人感情深厚(多指爱情):自作~|~的姑娘。[反]薄情|寡情。
郎身蝶羽

《丑奴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邦彦。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时在叶底寻找花朵的情景,并通过花朵的倒映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叶底寻花春欲暮,
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
不见旧人空旧处,
对花惹起愁无数。
却倚阑干吹柳絮,
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
若遣郎身如蝶羽,
芳时争肯抛人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春天将尽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述诗人叶底寻觅花朵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对旧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叶底寻花春欲暮”,映衬出诗人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孤寂和无奈。接着,“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情感倾注,同时也透露了他在寻觅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

然而,诗人寻觅千百次,却“不见旧人空旧处”,旧日的情人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这让诗人倍感失落和心生愁绪,“对花惹起愁无数”。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倚在栏杆上吹拂着柳絮,这里的意象给人一种优雅和寂寞的感觉。诗人提到“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表现了对于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诗,“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情人的期望,希望对方能像蝴蝶羽翼般轻盈自由,但又希望对方不要轻易离去,因为美好的春光时光短暂,不舍得离别。

整首诗以简洁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情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通过春天将尽的意象和花朵、柳絮的描绘,诗中透露出一种淡雅、寂寥的意境,给人以离愁别绪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邦彦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周邦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