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除夕

庚子除夕朗读

《庚子除夕》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通过对庙会祭灶、祈福、陪伴岁月流逝等场景的描写,传达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新年的期盼。

诗意:
《庚子除夕》以除夕这个特殊的时刻为背景,通过描述庙会祭灶、送残年、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祝福。诗中还揭示了金钱财富的有限性以及人生的脆弱,通过对黄金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诗人抱怨了邀人守岁的麻烦和无法安然入眠的烦恼,展现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活琐事的不满。

赏析:
《庚子除夕》通过描绘庙会祭灶、送残年等传统习俗,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对过去岁月的告别。诗中的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等形象描写,以及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等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以真实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祝福,使读者能够共鸣其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以除夕为线索,通过交织诗人的情感和社会风俗,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抒发了个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琐碎。这种将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既具有普遍性的情感价值,又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思考性的作品。

总之,《庚子除夕》通过对除夕夜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感染力,使人们在品读中领悟到岁月的流转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京兆重阳大尹家,翠微楼上赏黄花。秦娥应怪停歌吹,看我狂诗到日斜。

()

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

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

秋风骢马别燕山,采药归来合闭关。一叱神羊飞不返,空馀疏草落人间。

()

麟阁功名属少年,笑他皓首只翛然。闻名虽未披云雾,勉力期攀鲁仲连。

()
插架轴三万,撑肠卷五千。
京都通百郡,溟渤汇群川。
深浅人随汲,东西意各便。
后生无复见,媚学谩跹跹。
()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
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