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共涛头赤甲平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gòng tāo tóu chì jiǎ p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翁才刃。
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
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
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
欲共涛头赤甲平
()
文场:戏曲场面的一种。指戏曲乐队所用的各种管弦乐器,胡琴、三弦、月琴、唢呐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焚舟:烧毁渡船。
决胜:(动)决定最后的胜负:~千里之外。
客馆梦回:1.回溯至...2.亦作“梦回”。从梦中醒来。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中宣,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风雨:(名)①风和雨:~无阻|~大作。②比喻艰难困苦:不经历~,怎么见彩虹?
胸次:胸间。亦指胸怀。
峥嵘:(形)形容高峻,也比喻突出、不平凡:山势~|殿宇~。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诗翁才刃。
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
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
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
欲共涛头赤甲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中遭遇的困境和追求胜利的决心。诗人自称为"诗翁",意指自己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回顾了自己曾经陷入的文坛竞争的艰难局面,形容那时的情况如同面对强大的虎阵一般。然而,诗人自问,有谁敢接受这样的挑战呢?尤其是像焚烧船只来断然决胜一样,面临着取舍的关键时刻。

诗中提到"三巴春杪",指的是春天末尾的时候,巴山地区的景色。这里用来描绘诗人在客馆中的情景,他仿佛在梦中回到了过去,回忆起风雨交加的黎明时刻。诗人心中涌动着雄心壮志,渴望与涛头(指激烈的浪头)并肩作战,共同平定战乱,展现出他的英勇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在文学创作中的坚毅和决心。他用贴切的比喻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文坛竞争中的困境和追求胜利的决心。诗词中的"焚舟决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放弃退路,全力以赴的决断,显示出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勇气。

诗中的"三巴春杪"一段,通过描述客馆中的回忆和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与激烈的浪头并肩作战,以红甲(象征战士的勇猛)平定战乱,显示出他内心的豪情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整首诗词通过情感与意象的交织,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生动地展现出来。黄庭坚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于艰难环境下的挑战和奋斗的理解和呼唤。这首诗词既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了对于时代风云的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探索,体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和见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