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萧萧长绿苔

出自唐代无名氏的《题焚经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 jìng xiāo xiāo zhǎng lǜ tá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
()
门径:(名)门路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近]门路|途径。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冷落凄清的样子。
函关烈焰:炽烈的火焰:~腾空。
真伪:真假。
高台:1.高建楼台。2.高的楼台。3.比喻京师。4.头之别称。
春风:(名)①春天温暖轻柔的风。②比喻恩惠。③比喻笑容:~满面。
狼藉:(书)(形)①乱七八糟,非常杂乱:屋里一片~。②人的名声坏到极点:声名~。

《题焚经台》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不详。诗意是描写了焚经台的景象,表达了对传统道教的质疑和思考。

译文如下:
门径萧萧长绿苔,踏入其中在徘徊。
青牛不必再嘉言,白马心自印土追。
事实真伪就看烈焰,筑起高台分真假。
春风吹散了尘土,吹尽了道教的灰烬。

赏析:
这首诗以焚经台为背景,将焚经台比作人们对传统道教信仰的象征。诗中的"绿苔"、"烈焰"、"高台"等形象细腻地描绘出了焚经台的景象,给人一种庄严而恢弘的感觉。诗人通过描述焚经台,表达了对旧有信仰的疑问和思考。诗中的"青牛"和"白马"象征着道教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诗人用"谩说"和"亲从"形容它们,暗示了对这些符号实质意义的怀疑。

全诗言简意赅,通过对焚经台景象的描绘,诗人把焚经台作为一个象征,寓意传统道教的形式主义和虚无。诗人对烈焰和高台的加以判断和审视,表达了审视旧有信仰的态度,倡导真实和真理的追求。最后的春风吹散尘土,吹尽道教的灰烬,寓意时代变迁,以及对道教教义的反思和淡化。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焚经台的描写,传达了对传统宗教信仰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进步思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也给人一种净化和新生的感觉,具有美学的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