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当时堕泪人

出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岘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ù sì dāng shí duò lèi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酷似当时堕泪人
()
登临:(动)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古碑零落:(动)花叶凋谢,脱落:草木~。[近]凋零|零散。[反]茂盛。②(动)事物衰败下去:家境~|~殆尽。③(形)稀疏不密集:~的枪声|山坳里村舍~。[反]密集。
残露酷似:(动)非常相像:他俩的长相~。

《咏史诗·岘山》是唐代诗人胡曾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岘山时对历史的感叹和对过往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耀,我登上山顶感叹着晋朝的臣子们,
古碑散落在岘山的春日里。
松树的间隙间,残留的露珠频频滴落,
宛如当年那些流泪的人们。

诗意:
《咏史诗·岘山》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的敬意。诗人清晨登上岘山,感叹着晋朝的臣子们,也注意到了散落在山上的遗留碑文。诗中的松树间残余的露珠滴落的场景,引发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共鸣。他认为这滴落的露珠就像当时流泪的人们一样,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悲壮的体验和对失落时光的怀念。

赏析:
《咏史诗·岘山》以婉约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的敬意。登上岘山的经历让诗人回顾了过往的历史,尤其是晋朝时期的历史。通过描述岘山上散落的碑文和滴落的露珠,诗人将自己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感慨万分。诗中的松树间的露珠滴落映照出当年的泪水,将历史与现实生动地结合在一起。整首诗以简洁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这种意境的展示使得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历史情感的表达,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思绪的扩展。这首诗既是对过往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流逝岁月的抒发,通过对历史情感的描绘让读者思考人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