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西征陷虏尘。唐代。胡曾。汉帝西征陷虏尘,一朝围解议和亲。当时已有吹毛剑,何事无人杀奉春。
《咏史诗·平城》是唐代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汉帝西征的场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帝西征陷虏尘,
一朝围解议和亲。
当时已有吹毛剑,
何事无人杀奉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汉代汉帝西征的场景。诗中所谓的“陷虏尘”是指帝国征战时产生的烟尘和沙尘,形象刻画了西征的残酷和苦难。接下来的两句“一朝围解议和亲”,表达了因西征得到胜利,使得围攻的敌人不得不谈判和争取和平的意思。
接着诗人讲述:“当时已有吹毛剑,何事无人杀奉春”。这里的“吹毛剑”是指一种非常锋利的剑,它的锋芒可以吹掉脑袋上的头发。诗人通过这句诗的下半句表达了思考:既然有了这样锋利的剑,又怎么会没有人杀敌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帝西征的场景,折射出历史上的军事战争,以及争取和平的复杂性和不易。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揣测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深度和哲理。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