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许公挽诗二首

龙学许公挽诗二首朗读

《龙学许公挽诗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诗意:
这首诗以精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及对历史和时代的反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高山、茂密的林木,以及禁苑中的枫树和棠树,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国家的大计和家族的声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虽然在时代中有所贡献,但与时代的沉重挑战相比,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述山峰、林木和树荫,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勃勃。这种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通过提及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国家的重要事务,展现了他的家族声望和对国家大计的关心。这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族观念。

然而,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努力似乎无法与时代的挑战相比,这种情感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思考的深度。这种内心的矛盾和遗憾也是许多文人士大夫在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困境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的思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它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声望和国家大计的关心。然而,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怪石参差蹲虎兕,乱峰重叠走龙蛇。

()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

()

告身何处拜黉宫,万里南还秋正中。市酒出瓶宾共乐,山歌连调雨其濛。

休嗟灵鸟非凡鸟,谁辨真龙与画龙。解得西来三叠意,高卑同是代天工。

()

天高地下物林林,生化无过阳与阴。
谁向一中窥穷妙,君于静处见几深。
蟾鸟有象明生镜,桐梓何情音在琴。

()

驰铃入郡城,道路欢如雷。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

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

()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

风急毳裘轻,关河向晚程。星从鸦背出,月傍马头生。

雪店悬灯影,寒谯送角声。乡园知日远,夜夜梦瑶京。

()
筹筵高敞老仙家,帘影中间五色霞。
碧酒旧须麟作脯,雕盘新荐枣如瓜。
玉壶缥缈非尘世,金狄依稀记岁华。
胜日年年欹醉帽,鬓香长点吉云花。
()

野旷春逾媚,林烟绿一围。远公容设酒,曾点未成衣。

坐树莺声老,蒸田水气肥。闲云如有意,故故傍人飞。

()

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

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

()

何处幽偏境,能清物外心。山回苔径狭,溪绕荜门深。

云树霏晴翠,烟萝霭夕阴。题诗幽兴发,几度欲携琴。

()

世德封胡后,英游终贾年。
尘缁去郡客,木落渡淮天。
揖吏贪持簿,劳歌倦倚弦。

()

渔人于我本无情,我自情生梦里惊。惊起却眠方记得,新条不得到京城。

()
牡丹一株开绝奇,二十四枝娇娥围。
满洛城人都不知,邵家独占春风时。
()

别驾朝天日,周星六十年。惠阳无梦到,词调有人传。

鹤去空明月,珠还忆旧贤。书香元不绝,讲席满风烟。

()

往焉石灰桥,粲粲方秘书。近者南浦亭,皇皇乃轺车。

遄归今几年,人望益以储。俱期白兽省,共徯玉堂庐。

()
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

雨里船中只好眠,不堪景物妒人闲。
岸如玉案平铺却,飣餖真山作假山。

()

夕息西轩阴,颇惬濠上景。
持此月明钩,投竿钓清影。
流萤飞暗度,幽鸟栖还警。

()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

风流追数建安年,谁遣朱轓并塞边。举国向来儒服少,是邦端有大夫贤。

须公帷幄收长策,著我江湖刺钓船。池阁追凉肯临否,红妆翠盖拥三千。

()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

()

瞻彼南山,有椐有栩。维叶湑湑,君子之燕。清酒有藇,壶樽有楚。

酌言赐之,命之釂之。上下以序,君子万年。永绥兆民,受天之祜。

()

十载瞻韩愿,幽怀此并开。万峰遥映户,片月故临杯。

天地人间世,衣冠白下才。江南连蓟北,莫动子山哀。

()

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颜色。今似得、三闾公子,四明狂客。古不能箝言者口,天方欲寿中朝脉。算人间、岂有病无医,须针石。年冉冉,袍犹碧。心耿耿,头先白。笑臣舒迂缓,臣山愚直。拂袖归来羞炙手,望尘拜了难伸膝。把富春濑与首阳山,图斋壁。

()
田庐寂寂近塘坳,仕路纷纷久绝交。
多病未能从五柳,避喧端欲老三茅。
白云那忍閒归岫,紫燕空惭漫累巢。
闻道金坛有仙隐,梦回清月堕林梢。
()

天气冲寒入砚池,呼童融冻写新诗。客边浑是凄凉意,传与家人总不知。

()
东风弱柳万丝垂,的皪残梅尚一枝。
茧馆乍欣蚕浴後,禖坛犹记燕来时。
()
清晓阅草木,各具天一水。
安用学餐玉,将以蕲不死。
()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
()

春至百卉萌,日出万象丽。不应拈破时,别自一天地。

()

天人异所禀,事物皆生知。
强名仙学堂,此语将谁欺。
我欲借隙地,虚檐敞茅茨。

()
识得本真,不随生灭。
霁云磨空,秋波濯月。
()
飞云障碧江天暮。
杏花帘幕黄昏雨。
翠袖怯春寒。
有人愁倚阑。
()

江上路,春意到横枝。洛浦神仙临水立,巫山处子入宫时。

皎皎淡丰姿。

()

共坐前除松色幽,月临虚阁澹初秋。凉风自可山人意,清夜堪从地主游。

身后声名吾且醉,兴来疏放老何求。卢敖况是非凡侣,天外閒云任去留。

()

江海秋风日夜凉,虫鸣络纬尚綀裳。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

衰柳半敧湖水碧,浊醪犹趁菊花黄。知君习静观诸妄,林下清斋理药囊。

()

长安道,无人行,黄尘不起生榛荆。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

向来百二秦之形,秪今百二秦之名。我闻人固物乃固,人不为力物乃倾。

()

十日久阴雨,今朝更沛然。尺泥深草径,三月似梅天。

刳木承檐溜,舒瓢挹井泉。情怀殊不豁,寥寞对窗前。

()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
玉坛消息春寒浅。
露红玉、娇生靓艳。
小怜鬓湿燕脂染。
只隔粉墙相见。
()

绮户云窗,玉楼绛阙。绀园花谢飘香雪。其中绰约总仙姝,乘鸾夜度天边月。地久天长,海枯山裂。连环击碎珊瑚*。梅花何处断肠声,一双

()

九日明朝是,初筵此地张。杯添竹叶酒,瓶贮桂枝香。

晚吹阶除净,高云户牖凉。綵衣称寿处,欢乐未渠央。

()
人莫不欲寿,文子之祈省非矫。
人莫不欲康,文公之步者非狂。
震风不贷蜗牛庐,堂中老人方晏知,笑我闭门生白须。
安得八荒开寿域,却随童子咏康衢。
()

残雪楼台似梦中。去年花下惜悤悤。断肠流水又相逢。

海涸尚余清浅碧,泪多难洗两三红。返魂忽证凤林钟。

()

村优登春台,歌舞眩儿童。儿童观剧亦何乐,但爱官人乌帽穿袍红。

世人看画亦论诗,何异村童看剧短识知。白描高手屏不爱,惟爱十斛涂胭脂。

()

九十老僧被破衣,独行镇日敞荆扉。遥看扶杖从桥过,知是河东乞食归。

()

红花点点灼青树,开尊正值花无数。不知庚甲是何年,但道桃花开几度。

玉堂署里课葵蔬,鸳鷟池边领鸥鹜。新年诗兴更勃勃,墨汁淋漓染绢素。

()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

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

()
奉灵桃李已堪攀,只有春风作往还。
园吏不须防客到,长安从古少人闲。
()
门巷遍芳草,相期春醉稀。
可怜双燕到,还似故人归。
幽鸟隔溪语,落花穿竹飞。
谁知静者乐,石上脱朝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