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入虚明思白帝

出自唐代刘沧的《过沧浪峡》,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ǎn rù xū míng sī bái d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山叠云重一径幽,苍苔古石濑清流。
出岩树色见来静,落涧泉声长自秋。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
()
清流: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晋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陈羣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宋欧阳修《朋党论》:“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清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李大钊《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3.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商邑之翼翼也。”
见来车轮:用金属、木料或其他坚固材料做的圆形构架,其中心有一轮毂,接在或挂在轴上,可以绕轴旋转。

过沧浪峡

山叠云重一径幽,
苍苔古石濑清流。
出岩树色见来静,
落涧泉声长自秋。
远入虚明思白帝,
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
马足车轮不暂留。

译文:
穿过沧浪峡,

山峰层层叠叠,云雾重重,小径幽深。
苍翠的苔藓覆盖古老的石头,激流在洼滩上清澈流淌。
出了峭壁,树木的颜色显得宁静,
山涧的泉水声音长久地自秋季中传来。
远处身临虚明,思念起白帝山,
寒意在广阔的景色中唤醒对沧州的回忆。
怎样才能近距离抵达东西之路,
即使马蹄和车轮也无法停留下来。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穿越沧浪峡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山峰、云雾、小径、苍藓、激流、树木、泉水等细节,再现了这个景区的静谧和美丽。

诗中的“山叠云重”形容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巍峨险峻之感;“出岩树色见来静”则展示了大自然宁静的一面。诗中所表达的“远入虚明思白帝”,表明诗人在观赏这壮丽景色的同时,又让他联想起另外的名胜古迹——白帝山,诗人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最后两句“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是对旅行的思考,诗人想要探索更远的地方,表达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以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体验为基础,通过景物的描绘、环境的营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探索的向往,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丽。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够思考人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