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帽台边菊半黄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ò mào tái biān jú bàn hu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
行人:(名)在路上走的人。
惆怅:(形)失意,伤感:无限~。
一见悲秋: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
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
为趁悲秋入帝乡。

中文译文:

重阳日来到渚宫,杨尚书戴着斗笠坐在台边,边上的菊花已经开了一半,呈现出半黄的颜色。
行人们对重阳日感到忧伤和思念。
当我在荆州见到了桓宣武,我决定乘着秋天的悲伤之际回到帝王所在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群玉的作品,以庆祝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行人对节日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诗中借重阳节的来临,表现了时光的流转,生命的短暂和人们对离别的忧伤。在诗中,渚宫的景色与杨尚书戴着斗笠坐在落帽台边的形象相得益彰,形成了诗的意境和氛围。而菊花的半黄则象征了生命的渐渐消逝。荆州一见桓宣武则是诗人回望故土情深,准备离开,回到帝王所在的地方。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色和行人的心情,表达了关于时光流转、生命短暂以及离别的主题,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沉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