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竹坞晦暝夜。唐代。周贺。见说北京寻祖后,瓶盂自挈绕穷边。相逢竹坞晦暝夜,一别苕溪多少年。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青城不得师同住,坐想沧江忆浩然。
《寄新头陀》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周贺。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在北京寻祖后,我带着瓶盂环绕边陲。
相逢在竹屋的昏暗夜里,一别已是多少年。
远洞明了穿过湖底,断崖曾向壁中禅修。
不能与师同住在青城,坐着思考,回忆浩然的沧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周贺在远离家乡的边陲地区寄给新头陀的思念之情。诗人听说在北京寻祖之后,他带着瓶盂(指佛教徒常用的容器)来到了边陲地区,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安宁。在竹屋里的夜晚,他与新头陀相逢,彼此已经分别多年。他们曾经共同经历了远洞、湖底、断崖等苦行修行的地方,但如今不能再与师父一同住在青城。坐在这里,诗人回想起浩然的沧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周贺内心的情感和对禅修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边陲地区、竹屋、瓶盂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禅意的氛围。诗人用"一别苕溪多少年"来表达与新头陀的分别已久,暗示了修行者在苦行修行过程中与世隔绝、与常人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远洞、湖底、断崖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历经的困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最后,诗人不能与师父同住的遗憾,以及对浩然的沧江的回忆,表达了他对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禅修者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体验,既有禅宗的超脱和超越,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深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超然的气息,引发读者对人生、修行、境界的思考和共鸣。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