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致身闲自得。唐代。周贺。水石致身闲自得,平云竹阁少炎蒸。斋床几减供禽食,禅径寒通照像灯。觅句当秋山落叶,临书近腊砚生冰。行登总到诸山寺,坐听蝉声满四棱。
《寄金陵僧》是一首唐代的诗,作者是周贺。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金陵的僧房中寂静自得的生活景象。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静静地坐在水石之间,自得其乐。水石象征着静谧与寂静,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自我修养的心情。第二句描绘了房间的景象,说道竹阁中的白云不多,热气都被疏散开来。这里表示出僧房的环境清幽,没有喧嚣与炎热。
第三句说到诗人用斋床取代了供禽食的床位,表示出了诗人的禅修心境和对物质的舍弃。第四句描绘了寒冷的禅径通向照像灯泉,禅修的环境清冷而清幽。
接下来几句则表现出诗人与文人的身份,他在追求极致的写作和钻研过程中与寺庙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他寻找灵感,在秋天的山林中找到了有关枯叶的诗句,用冷静的心境和冰冷的砚台写下了他的作品。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走过山林来到寺庙里,静静地聆听着蝉鸣声,这个声音充满了四周,给诗人带来了宁静和宽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僧房的宁静景象和诗人在其中寂静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修身养性的追求。诗中以水石、竹阁、斋床、禅径、照像灯等景物为符号,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净化。
中文译文如下:
寄给金陵的僧人
坐在水石之间,自得其乐,
竹阁中白云不多,热气疏散开来。
斋床取代了供禽食的床位,
禅径通向照像灯泉。
秋天的山林里寻找有关枯叶的诗句,
腊月近前的砚台冰凉而刚硬。
我走过山林来到诸山寺庙,
静静地聆听蝉声满四棱。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宁静和修身养性的追求,并通过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舒适。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诗人通过与大自然和僧房的亲密联系,找到了与自己内心和谐的状态。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