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会遍行

出自唐代周贺的《赠柏岩禅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shān huì biàn xí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
经生,乞食

《赠柏岩禅师》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柏岩禅师的赞颂和敬意。柏岩禅师是一位隐居在野外的禅宗高僧,诗人周贺通过描写禅师的生活和修行境地,表达了对禅宗精神和修行道路的赞赏。

赏析:
诗的第一句“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描绘了柏岩禅师居住的野外寺庙,远离尘嚣的喧嚣,净化心灵,使其在灵山上游走。禅修者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与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心境的升华。

第二句“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表达了禅师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披着僧袍,读经修行,以此寄托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的追求。即使在年老和病痛困扰下,禅师依然坚持修行,表现出对禅宗道路的执着和奉献。

第三句“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揭示了禅师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禅师不喜欢乞讨食物的生活,但他却喜欢在宁静的山溪旁寻找平坦的小路,享受与自然的亲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重和佩服之情。禅师长年居住在柏岩,但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是因为禅宗追求无我、超越个人的境界,不重视名利,注重向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柏岩禅师的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表现了对禅宗精神和修行道路的赞美,强调了禅修者对宁静、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个人名利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贺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