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闻此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闻早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mù wén cǐ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
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
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
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
日出:凌晨太阳升起。
屋头:房屋之上。谓上厕所。
近臣: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寂寞:(形)孤独冷清。[近]寂寥。
人情:(名)①人的感情;人之常情:不近~。②情面:托~|不讲~。③恩惠;情谊:做个~|空头~。④指礼节应酬等习俗:行~|尽~。⑤礼物:送~。
天涯意殊禁

《闻早莺》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日出时醒来,闻到早莺的鸣叫声,激发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出未起眠,床头闻早莺。
突然如同上林的晨曦,万年树枝上鸣。
回忆曾经做过近臣,拿起笔直接接受了前朝的明命。
春天深了,欣赏花草的时间多了,早晚都能听到这声音。
如今这声音在哪里,寂寞地响在浔阳城。
鸟鸣声所有的一切都一样,只有人的情感在不停变换。
不做旅途中的思绪,岂能和内廷有所区别听。

这首诗以闻早莺的场景为开端,通过描写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抒发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思量。诗人在听到早莺的声音时,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近臣,曾在内廷中为朝廷工作,秉笔直承明命,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角色身份的沉思。

而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眼下的春天,看到了花草的美丽和闲暇之余能够欣赏的时间。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他都能听到早莺的歌声。然而,他又感叹现在自己所处的浔阳城的寂寞,对比自然的和谐与人世的离散。鸟鸣声不变,只有人的情感在不断变换。

最后两句诗,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做旅途中的人那样忧思离散,不同于身处禁中的人那样专心致志。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通过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辨和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叙述诗人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