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 其四 蟆㈠

寓意 其四 蟆㈠朗读

虾蟆汝何物,形状无可取。舞舌掠青虫,怒目腹如鼓。

忽尔肆大奸,食月不肯吐。饱肠撑异物,广寒清虚府。

投剑上青冥,我怒且斩汝。夺取明月还,死骸投下土。

杲杲太阳出,当午爆为脯。制药能疗疳,功神小儿女。

更有目上酥,解使疮疡愈。其物固可憎,其用或如许。

却笑蚩蚩民,貌俗昧今古。在世一生长,酒食灌肠腑。

视物有不如,终身竟何补。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陶安朗读
()

猜你喜欢

逸翮奋霄汉,高步蹑天关。褰衣在椒涂,长风吹海澜。

琼树系游镳,瑶华代朝餐。恣情戏灵景,静啸谐鸣鸾。

()

应节东风隔岁回,绮楼云物共徘徊。未传暖律催金柳,已有春光到玉梅。

双燕社前迎细雨,群龙江上走轻雷。遨游莫向良辰负,管领韶华入酒杯。

()

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直至如今,四十八上,方是寻归计。独担辛苦,为谁欢乐,决要捡抽文契。这工钱、不曾取过,从前并无绾系。锐然走出,没人拘管,欣许深要固蒂。水畔云边,风前月下,占得真嘉致。惺惺了了,玲珑清爽,复人烂银霞际。一团儿、红囗炎炎,就中妙

()

先公作宦古齐东。此地当年见汝翁。恂恂敦朴古人风。

六十四龄闻抱汝,今朝见汝与翁同。昨宵偶尔梦罴熊。

()

燕子才来,海棠红退春将暮。倚阑无语,一院荼蘼雨。

人去天涯,梦也无凭据。将谁诉,乱愁如絮,飞遍江南路。

()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

()
面苍然。
鬓皤然。
满腹诗书不直钱。
官闲常昼眠。
()

双峰耸天阙,一水悬神池。积石若朝霞,连林多夕霏。

丹溜含清泠,鲜葩吐葳蕤。予偕二三子,来自虎溪湄。

()
朝来细雨又微风,迟我山行尽日中。
莫叹篮舆碍泥淖,也胜策马犯尘红。
欲知风俗家家厚,看取耕桑处处同。
更访百年垂白叟,要听旧事说元丰。
()

物与吾何异,春随地不同。游歌尽墨客,亭榭半花风。

身世一杯外,山河双眼中。无言时未夏,巳报石榴红。

()
虬龙天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
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
()
小出成休务,徐驱免戴星。
风枝禽磔磔,烟陇麦青青。
萧寺蜚尘外,行轩数刻停。
剩呼黄发叟,看卧碧香瓶。
()
遥怜天上桂华孤,月中何不种两株。
唐人此句真绝唱,後来诗人半语无。
向来何人秋风起,吹脱广寒双桂子。
落向君家楼阁前,种玉开花今几年。
()
老态日日增,欢意时时改。
唯有对壶觞,依然此心在。
()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
白玉花开绿锦池,风流御史报人知。
看来应是云中堕,偷去须从月下移。
已被乱蝉催晼晚,更禁凉雨动褵褷。
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z5.
()

玉佩珊瑚下界闻,天风吹动碧榴裙。刘郎跨鹤游三岛,王子吹箫到五云。

花洞夜深传玉印,石坛月黑礼茅君。若逢天上吴夫子,应有丹砂肯我分。

()

欲大方怜汝,身微亦系人。常随孤桨去,不与众毛亲。

潮落愁空坦,鱼寒隐夜津。宁啼杜鹃血,飞过万山春。

()

一阳初动岁初添,地暖长春不裹棉。糯米为丸黏饷耗,日中视晷卜丰年。

()

碧天如水,新蟾挂、修眉初画云表。半江枫叶自黄昏,深院砧声悄。渐凉蝶、残花梦晓。西风篱落寒E580小。背画阑依依,有数点、流萤乱扑,扇底微照。
凝望渺漠平芜,蒹葭烟远,过雁还带愁到。拚教日日醉斜阳,但素琴横抱。记旧谱、归耕未了。金徽谁度凄凉调。算多少悲秋恨,恨比秋多,比秋犹少。

()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

种菊宁无意,幽居得自怡。丘园临晚节,霜露傲寒枝。

逐客餐英夕,休官待酒时。清风与高致,千载重相期。

()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
泽国授衣早,今辰絺纻单。
孤城远目断,秋水去帆寒。
相见不再少,此生何日闲。
殷勤换美酒,要对蟹螫盘。
()
烟笼天阙青鸳湿,水涨官河画鷁浮。
解赋春阴三十首,不应惟有宋鄜州。
()

蔓草萧森曲岸摧,水笼沙浅露莓苔。更无蔟蔟红妆点,

犹有双双翠羽来。雨细几逢耕犊去,日斜时见钓人回。

()

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数行。巨浪连天争簸舞,扁舟一叶共低昂。

岂期绝海逢孤岛,何处青山认故乡。记得乱离秋八月,观音澳上几徬徨。

()

禁堞防危石,官衢漾浅沙。犬能搜兔窟,马解避驼车。

童剪青蔬甲,僧分墨菊芽。飘零堪慰藉,小雨垫乌纱。

()

岷峨一注湿天根,禹力疏排信有神。水气升腾朝日月,滩痕明灭认冬春。

蟂矶北望山如绣,牛渚东来泻作银。多少帆樯争利涉,凭君指点斗间频。

()

晚天凉意逗帘波,行饭前除绿绽莎。忽觉暗香侵袂下,西风吹散贝多罗。

()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
正中偏,霁碧星河冷浸乾。
半夜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