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唐代。杜甫。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参考资料:
1、江湖夜雨 .千年霜月千家诗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5 .
2、龚笃清 .杜甫诗精选精注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07 .
3、韩成武、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9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参考资料:
1、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
(一)
第一首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三)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四)
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参考资料:
1、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
2、 王新龙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150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盘园。宋代。马廷鸾。云水乡中楼观开,溪山好处兴悠域。平章风月归茶鼎,管领烟霞付酒杯。吟骨已成枯鹤瘦,机心莫遣狎鸥猜。大夫整顿乾坤了,黄帽青鞋归去来。
七爱诗 其二 李太尉。唐代。皮日休。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丹券入帑藏,青史传子孙。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所谓圣天子,难得忠贞臣。下以契鱼水,上以合风云。百世必一乱,千年方一人。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愿以太平颂,题向甘泉春。
卜算子(元夜观灯)。宋代。廖行之。云破露新晴,月上输清气。最是江城有底佳,灯火人烟沸。行乐尽欢娱,眼界尤妍媚。多少江滨解佩人,邂逅无穷意。
席上见姚泉寿母诸子求诗。宋代。洪适。潘舆随五采,三釜古今荣。兰玉盈阶砌,追攀千佛名。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唐代。独孤及。昔余马首东,君在海北汭.尽屏簿领书,相与议岩穴。载来诣佳境,每山有车辙。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此辞月未周,虏马嘶绛阙。猛虎踞大道,九州当中裂。闻君弃孤城,犹自握汉节。耻栖恶木影,忍与故山别。脱舄挂岭云,冏然若鸟逝。唯留潺湲水,分付练溪月。尔来大谷梨,白花再成雪。关梁限天险,欢乐竟两绝。大盗近削平,三川今底宁。句芒布春令,屏翳收雷霆。伊洛日夜涨,鸣皋兰杜青。鶱鶱两黄鹄,何处游青冥。畴昔切玉刃,应如新发硎。及时当树勋,高悬景钟铭。莫抱白云意,径往丹丘庭。功成傥长揖,然后谋沧溟。
次韵德升见怀。宋代。葛胜仲。米廪无喧似结庐,一檐寒竹伴幽虚。閒开桑落倾浮蚁,净展芸签拂蠹鱼。频枉诗筒从我读,已留斋壁待君书。二千石子人中爽,风月高情更起予。
旁观一首。清代。郑孝胥。当局固无觉,旁观亦自疑。难言天下变,未信老夫知。囊底智何在,周馀民偶遗。后清三百载,聊与彼苍期。
凉月。宋代。刘子翚。凉月未出山,浮云半空白。徘徊步轩窗,宛若待佳客。经林漏飞辉,映溆生华泽。及兹秋影清,吾庐更幽寂。殊观发祠藏,妙听生寥閴。营营息初机,炯炯怀新得。岂无平生心,所乐已非昔。天旋河汉动,夜久邻机息。凄凄感庭兰,岁莫霜霰集。呼儿温浊醪,独酌醉永夕。
送稽挥使还长安 其一。明代。史鉴。落花时节子规啼,中散还乡马首西。汉苑别来为日久,秦川行到觉天低。云程远见三春雁,关法今无半夜鸡。不独销魂灞桥上,阖闾城外亦凄凄。
题赵太常山居四绝 其一 眠云洞。明代。胡应麟。叠岭层崖落照悬,桃花万朵浴飞泉。玄关尽日封云气,一任群羊化石眠。
寻赵安道旧居赵与予为昭武隔政交承窗前种竹。宋代。王洋。曾忆山城政在前,人传遗事总依然。重逢兰若棲迟处,只有窗前竹似贤。
雪中骑驴访某道人于观追忆曩日栖霞之约。明代。徐渭。昨日雪深驴没蹄,今日雪晴驴可骑。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太平门外虽多景,莫妙梅花水清冷。栖霞有约不得行,孤负千峰老鸦颈。
玉树后庭花(般涉调)。宋代。张先。宝床香重春眠觉。魫窗难晓。新声丽色千人,歌后庭清妙。青骢一骑来飞鸟。靓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子由生日。宋代。苏轼。上天不难知,好恶与我一。方其未定间,人力破阴骘。少忍待其定,报应真可必。季氏生而仁,观过见其实。端如柳下惠,焉往不三黜。天有时而定,寿考未易毕。儿孙七男子,?三子四孙。?次第皆逢吉。遥知设罗门,独掩悬罄室。回思十年事,无愧箧中笔。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
西岩杂咏 其二 钓月矶。明代。佘翔。直钩何用钓,待月扫渔矶。鸥鸟双双下,怜人久息机。
宿界首寺施府墓园也次孟使君壁间韵三首。宋代。黎廷瑞。沙路抵长夏,入山如早秋。閒房容客卧,老屋欠人修。日落蝉多事,云深鹤自由。风尘二十载,复此得清游。
归宗寺四咏 其四。宋代。李纲。光射苍岩石镜屏,我来一现岂无情。谁云显晦知时节,长伴空山寒月明。
题黄岩溪。宋代。孙应时。得雨溪声壮,无风云气多。山花依翠竹,滩石乱寒莎。樵父谷中出,牧儿牛背歌。逢人间尘世,扰扰意如何。
送郑玄龄还家。明代。王汝玉。山中别来三十年,京华重见情依然。昔时少小今老大,相顾握手俱堪怜。缅想烟霞同志客,楚云秦树天南北。凭谁为问旧游欢,鸥盟冷落花狼籍。雨声空馆喜联床,银烛摇红夜正长。解貂且醉金陵酒,勿论它乡与故乡。我方留滞君归去,未拟佳期在何处。百年几度海生桑,目断江东缈离绪。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南北朝。谢灵运。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送滕教妇二首。明代。陈淳。驿道芬菲春气柔,征蹄去去不容留。俯辞南国抠衣佩,直向端门拜冕旒。璧沼从知新训导,石渠旋复细刊雠。泽民致主渊源学,那或浮沉逐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