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孤军戍南荒,边乱虽平士多亡。亡者入地塔出世,含哀郁怒凌苍茫。
龙州西山日欲落,双江奔流动城郭。倚天神剑忽飞来,雪脊霜峰见棱锷。
夹岸遥看人共指,俯映浮桥断江水。疮痍瘴疠意全消,孤标祇在斜阳里。
君不见男儿为国躯可捐,伏波遗庙尚岿然。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
武建军资念塔歌。清代。郑孝胥。武建孤军戍南荒,边乱虽平士多亡。亡者入地塔出世,含哀郁怒凌苍茫。龙州西山日欲落,双江奔流动城郭。倚天神剑忽飞来,雪脊霜峰见棱锷。夹岸遥看人共指,俯映浮桥断江水。疮痍瘴疠意全消,孤标祇在斜阳里。君不见男儿为国躯可捐,伏波遗庙尚岿然。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郑孝胥。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宋代。司马光。声教万余里,文明四十春。茂勋留信史,盛福满生民。共适禽鱼乐,安知橐籥仁。百年龙驭远,空复仰威神。
重九。宋代。彭龟年。露下风高足感伤,天君著意写重阳。建安能赋推诸子,楚国悲秋又九章。我为催租阁诗思,谁能送酒沃愁肠。黄花不解知人意,开遍篱根数百行。
庄椿岁 寿高阳李相国。清代。陈维崧。千年仙李蟠根,一枝种在沙堤右。金波穆穆,卿云缦缦,小春时候。绿鬓调羹,黑头补衮,人间台斗。正宫门络绎,驼封赭帕,频飞送,神仙酎。更值梅前菊后。喜尧天、风光铺绣。君臣一德,夔龙共事,太平今又。铜柱烟消,玉关雪霁,河山明秀。愿万年历上,一年一度,介先生寿。
采桑子 奉和外祖南庄先生草堂即事韵。清代。庄盘珠。风吹软草纤纤影,绿到桥边。暝放遥天。明灭孤花弄野烟。只容琴鹤三间屋,恰对青山。老去方闲。乘兴扁舟独往还。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猩。
念奴娇。宋代。张倅。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猩。
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
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
忆旧游 题陈莲汀铣载书访友图,时余将有赣州之行。。清代。黄燮清。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匆匆。怅迟暮,认嫏嬛福地,翠莽烟重。食尽神仙字,叹前生脉望,犹滞尘红。楚云为我招隐,心素美人同。待说与相思,扁舟听雨还听风。
登清风楼。宋代。蔡襄。郭外清溪溪外山,溪云飞上破山颜。晴明天气琉璃色,何处峰头带雨还。
秋日志感次和佘素思明府 其一。明代。严而舒。西风瑟瑟晓霜飞,四望郊原落木稀。节序讶同车毂转,遭逢那肯壮心违。云看五色浓还淡,草过三冬绿渐肥。不用悲秋怀宋玉,暂随鸥鹭与忘机。
过隐者庄。明代。田登。幽轩停白昼,心古万缘轻。春壑花争放,澄潭浪不生。云山当近户,风雨望高城。归去渊明社,欣欣木正荣。
早发黄州驿赠江上老父。明代。蓝智。解缆发清晓,乘清越前津。鸟鸣新树绿,雨映空江春。遥趋清浔山,回瞻苍梧云。沈忧郁中怀,浩思集芳辰。仰视茫茫天,俯念悠悠身。坐感时序迈,愁看卉物新。遗老村巷古,遐荒风俗淳。日出原野暄,四邻耒耜陈。但愿岁事丰,焉知帝力勤。黄尘染素发,愧尔山中人。
答夏宪副止庵见赠(二首)。明代。罗伦。久病寒衿易觉秋,老怀珍重为东周。玄天有意缘随在,紫绶何人为国谋。月桂夜长迷玉兔,银河秋尽隔牵牛。云山十二窝头路,多谢先生梦寐求。¤
哭周所谐 其二。明代。徐熥。当年风雨出芝山,行李萧然夜度关。自谓千秋同艺苑,何期此夕谢人间。几时客作鸣驴吊,何日人能化鹤还。一掬木兰溪上泪,溪声应共泪潺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