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送运判马察院。宋代。梅尧臣。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参考资料:
1、李德身.《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 欧梅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10页
2、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年:第743页
皇桔四年(1052)二月,在汴京东城送别友人马遵赴任而作,尧臣时在汴京监永济仓。
参考资料:
1、李德身.《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 欧梅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10页
这是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城送别友人之作。运判马察院,指马遵,字仲涂,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当时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六路发运判官,是诗人的好友。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说:“龙图(龙图阁学士,马遵后来曾任此职)马公仲涂家藏蔡忠惠(即蔡襄,字君谟,谧忠惠,北宋大书法家)帖,用金花纸十六幅,每幅四字,云:‘梅二(即梅尧臣,字圣俞,排行第二)马五(即马遵)蔡九(即蔡襄)皇祐壬辰(1052年,即皇祐四年)仲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仲涂和墨,圣俞按纸,君谟挥翰,过南都试呈杜公(即杜衍)、欧阳九(即欧阳修)评之,当属在何等。’”所叙时间、人事与此诗相合,故此诗作于1052年(皇祐四年)二月,当时梅尧臣在京城汴京监永济仓。
梅尧臣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此诗虽写送别,却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开头四句先写送别的时间。这几句化用唐代贺知章《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意,但却又有发展变化。贺诗单写春柳,此诗重点在写杏桃。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裁出了柳叶,又裁出杏桃,这是变无情为有情,把没有感情的春风,写成了有情的巧匠,设想新奇而富有诗意。第三句的“圆尖作瓣”承接上句,写杏桃的花瓣,圆瓣指杏,尖瓣指桃。“得疏密”是说它们疏密适中,既不太稀,也不太密。第四句说它们的颜色红若燕脂(即胭脂),艳丽无比,也就是说,春风不但剪其形,而且染其色。春风荡漾,柳绿桃红,景色是如此宜人。这几句语调轻快,写出送别时的愉悦心情。朋友相别,使人怅恨,此诗却透出欣喜之情。当时京都地区原本大旱,据《宋史·仁宗纪》记载,1051年(皇祐三年)八月,汴河即已绝流,马遵比时也因此而被困在京城。而到这次送别时,气候已有转机,即将下雨;同时派去引黄河水入汴河的夫役,也已于不久前遣发,汴河即将通航,这令诗人十分欢欣。此刻就是因为马遵即将回到江南去,所以梅尧臣等人在东城为他送别。此诗第五句至十句就是描写此事。《埤雅》:“鹁鸠,灰色无绣顶,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鸿逐妇’是也。”“黄鹂”句诗意即源于此。黄鹂不鸣,鹁鸠逐妇,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深园静墅声嗷嗷”的“嗷嗷”,就是鹁鸠逐妇的嘈杂喧叫声。“开汴”指疏浚汴河河口和汴河上游,以便引黄河水顺畅地注入汴河。这四句是叙事,节奏急促,气氛非常热烈。下面接着写人们的心情: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据《宋史·河渠四·京畿沟渠》记载,北宋京都每年春天疏浚沟渠,以防水潦成灾。诗人于1053年(皇祐五年)所作《淘渠》中有“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涂如坏堤”,即专写汴京整修下水道。“何当”在这里是“合当”之意,表示肯定语气。“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宋代设有都水监,管理河道堤防,原来隶属于三司河渠,1058年(嘉祐三年)始置专监。作者写此诗时,都水尚无专官。诗中的都水御史即指马遵。舠是小船,形如刀。“雨深一尺”,可以解除早象;水深一篙,则汴河可以通航。友人马遵即可乘着轻舟,顺流直下,日夜兼程,回到江南的住所去。“亦即喜”的“亦”字,表明欢喜的不仅是马遵,还包括京都和吴楚地区苦于旱灾的人民,也包括作者在内。“回轻舠”点出题中的“送”字,“轻”字不仅同上文“水一篙”关合,而且还写出了行者的欢悦心情,因为只
有水深流急,舟行迅疾,舟才显得轻;只有人心情愉快,才会更加感到小舟的轻。这几句如急流行舟,节奏非常轻快,写出了送行者和行者的愉快心情。
马遵是转运判官,他这次回住所的任务,就是要协助转运使收缴吴楚财赋,由汴河运进京师。此诗第三大段,即由此着笔,写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因为吴楚频受苦旱,连年歉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仍然缓不过气来,所心诗人希望友人在收缴赋税时,不要额外多收,如果加重剥削,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唐代刺史、节度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赋税贡献朝廷,称为“羡余”。“频年苦旱”而仅“一稔”,老百姓身上没有什么油水,所谓“勿求羡”不过是不要大肆搜括的委婉说法。当时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许元以聚敛刻薄为能,希图得到迅速提升,所以诗中特别以此嘱咐友人,作为此次的临别赠言,要他对上司许元加以规劝,实际上是讲给许元听的。据《宣城县志》记载,马遵为官清廉,他任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知州离去时,郡僚军民争欲挽留。最后八句又将此意加以申说。出城相送,不惜典袍沽酒,可见对友人情意深重。而计算行程,友人此去必定经过睢阳,杜衍、欧阳修正在那里,所以作者要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于天下的人不无少补。睢阳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太傅指杜衍,当时以太子太傅退居南京。大尹指欧阳修,当时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事,汉唐时京师地区行政长官称尹,诗中即沿此例尊称其为“大尹”。他是作者的至友,曾为其《宛陵先生诗集》作序,对作者的诗极为赞赏。“万分岂不益一毛”是反用《孟子·尽心上》“杨子(指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意,意思是说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于国家人民多少有点好处。诗中说请杜衍、欧阳修评说,是有深意的:他们二人都是朝廷的重巨,杜衍曾为宰相,为人刚正廉明;欧阳修曾为知制诰,能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会赞同诗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如果转告许元,许元对他们的意见就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结末两句仍承此意,以“国给民苏”相期许。“国给”和“民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地方上没有事端,作地方官的许元和友人马遵,才有闲暇逸致,得以在东园尽情遨游。“东园”在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许元所筑,梅尧臣有《真州东园》诗。欧阳修有《真州东园记》,详记修园始末和马遵同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园中游憩事,其中有“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语,与此诗之意相同。诗以东园作结,既能唤起友人的美好回忆,又从正面作了奖劝,表达了对友人的股切期望之情。
此诗通篇都以国计民生为意,而将朋友深情,融贯其中,一韵到底,情调轻快,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碧云寺。明代。王世贞。峭壁琳宫转,丛篁白日移。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祗树开千腊,昙花供六时。伏鱼惊午衬,眠犊起春耔。色界烟霞满,空门岁月私。苔阴侵屃屃,鸟影散罘罳。入观香时发,铨真听不疑。悟来珠炯炯,无复叩摩尼。
送吴蜕下第入蜀。唐代。杜荀鹤。下第言之蜀,那愁举别杯。难兄方在幕,上相复怜才。鸟径盘春霭,龙湫发夜雷。临邛无久恋,高桂待君回。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唐代。刘长卿。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吟。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衡阳问人远,湘水向君深。欲逐孤帆去,茫茫何处寻。
长亭怨 为俞廙仙题卧游图。清代。王闿运。记曾探、山阴春晓。思发花前,兴先云到。王谢风流,远情都说宦游好。玉骢珠舫,刚一洗、酸寒稿。况鹤畔琴边,自指点、年时游钓。吟啸。正汾阴听雁,又是洞庭秋早。渔蓑豸绣,总不负、江山文藻。更到处、胜侣高朋,闲添入奚囊诗料。但展卷看题,空想图中三妙。
锦城夕。明代。杨慎。锦波澄霁色,丹楼生晚辉。江光二流暝,桥影七星稀。犹明叔度火,未息文君机。南陌骖騑度,东城钟漏微。
送黎燧尉阳翟。唐代。卢纶。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列筵青草偃,骤马绿杨开。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谁知望恩者,空逐路人回。
寄永嘉太守赵茂实。宋代。戴复古。身为吟诗瘦,家因好谊贫。如何贤太守,不念可怜人。橘井谁知处,桃源莫问津。秋风吹白发,沧海老垂纶。
每到春馀,便过君家,来冲绮筵。正楝花风里,金铃细响,湖山石畔,绣幔低褰。
绿叶扶红,琼酥衬紫,三种倾城各自妍。疏狂客,更诗催弈圣,酒引僧颠。
沁园春 甲寅立夏日同万红友吴天石过云臣斋头赏牡丹作。清代。陈维崧。每到春馀,便过君家,来冲绮筵。正楝花风里,金铃细响,湖山石畔,绣幔低褰。绿叶扶红,琼酥衬紫,三种倾城各自妍。疏狂客,更诗催弈圣,酒引僧颠。沈香不记何年。算天宝风流事邈然。记锦袍学士,新声倚曲,淡容虢国,薄醉朝天。事去休提,愁来须谢,眼底明妆尽可怜。春归矣,仗花间蜂蝶,邀取春还。
刘氏郊坛。宋代。方信孺。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扣祭亦徒然。荒凉到处游麋鹿,谁识郊坛八面圆。
田园雨芜客过三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地下经年雨,田乾满目蒿。绕篱荒苦竹,小架剩蒲萄。阒寂人还至,壶觞兴并高。草途烟欲暝,犹遣贳村醪。
却东西门行。南北朝。沈约。驱马城西阿。遥眺想京阙。望极烟原尽。地远山河没。摇装非短晨。还歌岂明发。修服怅边覊。瞻途眇乡谒。驰盖转徂龙。回星引奔月。乐去哀镜满。悲来壮心歇。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发。辰物久侵晏。征思坐沦越。清氛掩行梦。忧原荡瀛渤。一念起关山。千里顾丘窟。
何处春风聚德星,卧龙踪迹迎郊坰。莺声催得花如锦,山色斜纡翠作屏。
文教振扬非案牍,武威戡乱是雷霆。元戎举趾殊非偶,试听三军颂未停。
正德辛未二月陪都宪矩庵陈先生方伯管公少参白公佥宪陈公往隆中谒武侯二首 其一。明代。林光。何处春风聚德星,卧龙踪迹迎郊坰。莺声催得花如锦,山色斜纡翠作屏。文教振扬非案牍,武威戡乱是雷霆。元戎举趾殊非偶,试听三军颂未停。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宋代。苏颂。越从景佑至元丰,俪极坤仪四纪中。复辟先朝尊启母。助勤熙旦广尧聪。深居高拱收渊默,盛德成功绝比隆,太史方修长信注,续诗应首二南风。
送太常边博士守永嘉郡。宋代。宋祁。稷野英僚抱蕝新,东瓯假守左朱轮。吴刀列卫州仪盛,越铺催耕海葑春。萍渚日华摇使旆,蜃天楼影暗潮津。射堂西出宾簪乐,飞尽歌梁几夕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