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咏柳

淡黄柳·咏柳朗读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料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译文

三眠柳枝条还在风中飘荡,秋天就突然降临了。斜阳余晖洒在树梢上,树上寒蝉幽咽。经过灞陵离别,飞絮已经飘落水面成为浮萍,落叶被风吹卷,空留下悲凉凄切。
不要轻易折断柳枝作离别,因为离别的怨恨还要由它来诉说,那些在章台游玩的人来来往往,如同飘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别的红板桥上空空荡荡,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只留下清晓的风伴着残月。

注释

三眠:三眠柳,即柽(chēng)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摇曳,时时伏倒。
灞陵:即霸陵,汉文帝之墓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苏小恨:喻与情人离别之怅恨。
倩:请、请求。
游冶:追求声色,寻欢作乐。章台:此处指妓楼舞馆。宋晏几道《鹤鸽天》:“新掷果,旧分钗,冶游音信隔章台。”唐韩翊以《章台柳》诗寻访柳氏,诗以章台借指长安,以章台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唇之所。
红板桥:红色木板的桥。诗词中常代指情人分别之地。
湔(jiān)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齐书·窦泰传》。窦泰之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浦裙,产子必易。”泰母从之,俄而生泰。后成为古代之风俗,谓女子有孕到河边洗裙,分娩必易。又,唐李商隐《柳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日后她将“溅裙水上”来会。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恋之事。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 .《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年:174页

淡黄柳·咏柳创作背景

  该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最后一句“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的词意“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徒留晓风伴残月”推测,该词可能是写给作者妻子或者沈宛的,极有可能是为其妻所写。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 .《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年:174页

赏析

  该词上片写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下片借柳托恨,抒发无限楼空人去,孤苦无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以秋天的萧瑟,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感。

  上片开始,点名时节,“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时令为初秋时分,一个“乍”字刻画出了秋天的突然而至,为写离别之苦展开铺垫。此处虽然没有写道离别,也没有刻画离别,但却从一个“乍”字,就凸显出了离别的伤感。

  “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伤感蔓延开来,离别便顺理成章地牵引出来,夕阳西下,在树梢上的太阳,更显得日落西山的迷茫。而后面一句, 则是直接描写柳条变得枯黄,柳叶凋零,柳絮早已化作浮萍随风而逝,秋天真的到来了。“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纳兰兀自悲切,感伤这季节的无情和人世间无情的变更。

  而到了下片,纳兰却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来,他轻柔地写道“长条莫轻折。”不要轻易地折断柳条诉说离别,离别虽有遗憾,但只要不告别,内心便依然充满温情。而后一句“苏小恨,倩他说。”则是在写一代名 妓苏小小。苏小小的爱情故事凄婉动人,离别是这个故事的主题,纳兰用苏小小的典故写出自己的惆怅与伤感,他达到了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

  而后的两句,自然也是围绕离别而写:“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词写到这里,颇有几分柳永的风范,但纳兰更显得干脆,既然红桥之上,离别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干脆道别了吧。就让自己与这晓风残月,独自相守,为离去的人祝福。这首词写出了词人悲凉的心境。

  该词咏秋初之柳,作为咏柳之作,纳兰以写景开始,以抒情终结。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在万物调零的秋天,词人在一片美景中悲哀地感伤,整首词的情致极为凄婉,是首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潘婷主编.纳兰词 超值精装典藏版:万卷出版公司,2016.01:第284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朗读
()

猜你喜欢

放棹遵遥涂。
方与情人别。
啸歌亦何言。
肃尔凌霜节。
()

良辰合与一樽酬,有酒无朋也自愁。
万事只堪花老眼,一年又过雨中秋。
鸣砧处处凄邻巷,击檄相望起戍楼。

()

燕舞起香尘,莺歌出绛唇。
直须灭银烛,恐有绝缨人。

()

碧天如洗夜云轻,犹与殷勤唱渭城。莫道两京非远别,不如行路本无情。

()

阳岩高敞纳晨曦,鹤驾云軿或可期。
神物雕镌元入妙,人工开闢更增奇。
须知水石清凉处,绝胜尘沙热恼时。

()

风蒲饱朝航,霁色急新涨。云山绕平湖,水墨澹屏障。

夷犹柂初回,突兀山入望。何妨倾寸眸,便足了千嶂。

()

昔过筼筜谷,钩衣石角斜。儗寻龙作杖,拾得上天槎。

()
和扁过门千百辈,邓先神妙七闽推。
非关玉枕方犹閟,自是金篦刮已迟。
天下岂无书未见,世间唯有老难医。
绮裘宝马相酬赠,未抵樗翁七字诗。
()

水上亭台凉气多,扣舷倚棹唱吴歌。
何人为放青莲出,剪却翻翻一万荷。

()

待月空亭兴倍高,桂岩悬影凤梳毛。清辉不减中秋夕,良会真逢此世豪。

岁事荐登丰芋栗,盘餐粗具杂蘋蒿。疏星掩映飞乌鹊,佳句来时压老曹。

()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

赵魏天下枢,相从多贵游。起家至千石,结客倾五侯。

光辉喧戚里,意气动神州。蹋鞠东城罢,张筵西第留。

()

西子湖头千顷春,风光不属去来人。朝岚夕霭谁收得,半在凭阑半钓纶。

()

严遵常闭肆,匡鼎亦传经。短褐谁曾问,哀歌只自听。

观棋多妙理,嗜酒且沉冥。楚客宁知此,江潭赋独醒。

()

澄陂秋柳带明霞,茅屋参差野老家。江转危矶奔骇浪,村邻小市缀疏花。

河鱼入馔偏堪饱,浊酒能酣不用赊。赢得山公清兴在,停骖闲数后栖鸦。

()
从今父老不须悲,詹事英名四海知。
汉室中兴吴楚破,条侯元是绛侯儿。
()

倾国荆公法屡更,民愁何处有坚城。阴阳交处世常泰,律吕调时音自鸣。

积货共知为毒手,伐辽谁识是深情。庸医错用乌头药,万死无能见一生。

()

卷甲怀惭亦自扪,曾劳词客慰寒温。时平得士须终济,材谫于予岂再论。

辙鲋谩期忘勺水,涧松何分植高原。虚传老马谙途径,悔是从前误出门。

()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
春寂寂。
节物又催寒食。
楼上卷帘双燕入。
断魂愁似织。
()
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
()

饱食日□□。□上危亭。东风昨夜入□□。□□雪晴云□□,□遍银屏。
回首叹劳生。□鼎相承。皇恩早晚□□□。□□陂边垂钓手,不负幽情。

()

层台高几许,此即会稽图。
一目空秦望,千峰压镜湖。
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

()

蕊笈琅函受秘文,清虚道合玉晨君。瑶台夜静朝真久,金屋春寒阅箓勤。

()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

燕台消息近全无,忽见封章出汝愚。此日读来惊吐舌,当时投进分捐躯。

洛阳自古称年少,西蜀于今有丈夫。愧我恰如君疏语,江湖泛泛水中凫。

()
满院融融花气。
红绣一帘垂地。
往事忆年时,只春知。
风又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