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夜泊。明代。李流芳。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参考资料:
1、黄汉清.古诗文注译与导读(小学卷).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0
2、胡光舟等.古诗类编.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37
3、吕晴飞.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330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离开客游经年的南京,怀着“长路有时到”(《白门七夕》)的自信,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地,朝政腐败,阉党专权,地方势力的反叛和农民起义迭起。作者满怀羁旅愁思和无路报国的忧叹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75
一二句以写意笔法挥洒出一幅幽美壮阔的黄河月夜图。“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首句应题而起,点明时间地点,用语平淡无奇,如随口吟出,却神完气清,境界浑然,可谓发兴高远。诗人伫立月下,凝神遥望,但见黄河东去,没入苍茫夜色之中;沿河两岸,铺展着一片沙滩,由于月光映照,沙滩显得格外空阔绵远,冷寂凄凉。眼前景象激起诗人沉思遐想,“似战场”,则表明思之所向。寥寥三字,突兀而来,挟带着深沉的叹息,表达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隐隐透出一片报国之意。
三四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渲染水流的气势。“奔流”句承上联“黄河”,奔流”一词在此有二用:一是以“奔”之“流”指代黄河,从而避免字面重复;二是状水势的湍急迅猛,道出黄河的特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其景象已经十分壮观,再加之声音动地,就更令人心惊魄动,望河兴叹了。“平野”句承上文“寒沙”,描绘大河两岸辽阔而苍凉的景象。平坦如砥的原野向四方延展,广大荒远,似与天接,尤其在星月辉映的夜里,更给人以浩茫无垠的感觉。 这一联看似纯写景物,其实也融会着深沉的情思。那奔腾不息的河水,震天动地的水声,像金戈铁马,千军突进,似乎激起诗人心潮的波荡、轰鸣;那连接着远天的广漠原野,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闪现着王朝兴衰、逐鹿争战的情景,牵动着诗人的神经。二句中,有动景有静景,有物象有心声,动静相配,心与物合,极富于神韵。
五六句写作者面对喧嚣的黄河发出的感叹。刘勰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王夫之也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姜斋诗话》)正是由于眼前奔腾喧嚣的黄河,似战场的寒沙平野,刺激着诗人的感官,触发他对时局和社会人生的思考,才使他慨然发出“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的感叹。“燕台路”,指作者进身受任、报国建功之路。“书难达”,见离乡之遥远;“路正长”,言前途之渺茫,真切表露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和忧国伤事之情。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举步维艰,诗人的境遇可算是困窘到极点了。此二句直抒胸臆,全是写情,但透过诗句表层,南国的辽远,北野的苍茫和诗人南顾北望、引领长叹的情态都鲜明可见。这种寓景于情的写法,丰富了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七八句写作者对自己长期漂泊感到伤感。“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漂泊已非一日,然而还得飘流下去。难以名状的悲哀涌上心头,诗人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沉重的语调中。充满夙志难酬的怨愤和无可奈何的伤感。全诗在哀叹中结束,留下深厚的余味让人品尝。
全诗由写景入手,从视觉、听觉的感受中展示黄河夜景,动静相映成趣,既衬托出心境的凄清,心潮的激烈,又触发起对自己处境的联想。“书难达”、“路正长”语意双关,怅叹深重,既透露出怀乡却难归的无奈,也暗示了仕进目的的不易达到。作者还由此宕开一步,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久客异乡之心竟“麻木”不辨,反衬出乡情的深挚。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简炼的语言,浅近率直的方式抒发游子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75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李流芳。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霜天晓角。宋代。曹冠。一片,最后者饮浦溆凝烟。谁家女采莲。手捻荷花微笑,传雅令、侑清欢。擘叶劝金船。香风袭绮筵。最后殷勤一瓣,分付与、酒中仙。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十六 石榴花。明代。王世贞。扶疏一树雨嫣然,缃菂丹须倍可怜。贡出涂林朝日媚,栽从积草夜灯然。共誇博望槎中实,还记河阳县里篇。雨露恩深多结子,红颜薄命几时传。
郊外小集 其一。明代。袁宏道。赖有沧洲意,聊行浊酒杯。白波吹日上,粉堞映江开。米谷舟中市,人烟水面来。息机吾已久,鸥鸟莫相猜。
春尽途中。唐代。杜牧。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万县七夕。清代。王昌麟。归途初及早秋天,夜看绳河醉不眠。谁与女牛争一夕,已同人菊别三年。吟来面壁虫如客,飞去填桥鹊亦仙。注眼云端眉样月,正留清影待团圆。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宋代。辛弃疾。西江水。道是西风人泪。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会君难,别君易。草草不如人意。十年著破绣衣茸,种成桃李。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只千骑。对梅花、更消一醉。有明年、调鼎风味。老病自怜憔悴。过吾庐、定有幽人相问,岁晚渊明归来未。
柳枝词七首。宋代。张咏。轻柔多称地多宜,才种纤桃又引枝。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湖。宋代。胡仲弓。独坐过湖船,凉生欲暮天。鸥眠汀草乱,鱼跃浪花圆。足迹烟霞外,今声风月边。万缘无所欠,只欠买山钱。
伤韦宾客。唐代。刘禹锡。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其二。宋代。岳珂。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宿雨留前躅,清风绝后尘。谁怜石楼客,同是玉阶人。谢屐须乘兴,千年草木春。
过曲江。明代。王直。稍稍沧江曲,亭亭日向低。舟人方利涉,客子未安栖。度鸟冲山带,飞凫踏水梯。引杯观物性,不惜醉如泥。
田舍即事十首。宋代。刘克庄。草草衣装挈自随,婿贫毕竟与齐眉。绝胜京洛倾城色,鏁向侯门作侍儿。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三。宋代。赵蕃。我欲赋梅诗,佳处不自呈。老树赏空旷,长条贵疏明。既如幽人幽,又似贞女贞。可闻不可见,可见不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