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朱安群.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98
2、张学淳.千古绝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06:107
公元1406年,即明成祖永乐四年,诗人王恭被荐举为翰林待诏,参与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被授为翰林典籍。可是诗人厌倦仕途,于是辞官返回家乡,这首诗便写在回归家乡的途中。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10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
第二句“楚水燕山万里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千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朱安群.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98
2、郑黎明.长乐历代诗词赏析:海风出版社,2007.5:45
3、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寄题蕲州涵辉阁呈太守章子平集贤。宋代。郭祥正。读君涵辉记,恍若登蓬莱。天垂星斗数寻近,地卷云山千里来。冰壶倒景露华洗,玉窦溶雪蟾光颓。尘寰何处路歧绝,三十六洞森然开。武夷真孙佩符印,选胜得此将金罍。文章欲会造化手,藩屏暂屈岩廊材。谢公寄意东山妓,严生把钓桐庐台。功名谈笑出千古,长与泰华青崔嵬。其馀龊龊何足数,百年易得成寒灰。为君高吟岂知倦,十分美酒谁相陪。我欲乘风一飞往,病翅零落秋霜摧。涵辉阁,宁久游,重瞳法尧垂冕旒。侧闻下诏十六相,真孙第一还瀛洲。
春晴 其二。宋代。刘辰翁。新燕池塘绿雨肥,初晴未暖日光微。角巾犹带花梢湿,才倚阑干见絮飞。
东麓倡韵。明代。钟芳。偶陪赏眺向朝阳,亭负苍岩竹气凉。城外江山来衽席,云中宫阙间玄黄。酡颜莫惜十分醉,煦影须怜一线长。遥忆枫宸嵩祝后,列仙齐献万年觞。
中秋待月。南北朝。王寂。耸肩危坐觉寒侵,云罅玲珑看涌金。所恨轻违经岁久,莫辞姑待到更深。据床老子非无兴,造物小儿真有心。凭仗何人讼风伯,为侬西北倦层阴。
春景 碧山晴又湿。宋代。刘辰翁。山色洗逾碧,昏明水墨成。相看如许湿,政似不曾晴。翠拂双蛾起,青如老眼横。岭云才敛态,峡雨复多情。瀑溅香炉紫,烟销石镜明。乾坤翻覆顷,萝月吐深更。
西征范田遇雪三绝。明代。陈淳。夜宿荒村曰范田,声声频滴屋檐前。朝来揭起柴扉看,满目青山白玉巅。
送吴秀士回延平。明代。范嵩。治城烟柳绾行旌,聚首无几又送行。黄叶翻风秋正爽,红蕖浥露气偏清。云津水涨看龙化,桂籍香浮听鹿鸣。征骑騑騑随雁远,送君无限故乡情。
牡丹 其四。宋代。黄裳。东秦西洛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唐代。严武。楚江长流对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临谿插石盘老根,苔色青苍山雨痕。高枝闹叶鸟不度,半掩白云朝与暮。香殿萧条转密阴,花龛滴沥垂清露。闻道偏多越水头,烟生霁敛使人愁。月明忽忆湘川夜,猿叫还思鄂渚秋。看君幽霭几千丈,寂寞穷山今遇赏。亦知钟梵报黄昏,犹卧禅床恋奇响。
吾闻 其二。清代。朱圭。客有规我滥,泾渭了不分。清浊虽异派,支流有沱濆。我时濯缨足,我心如镜云。何尝汨其泥,不党胡不群。阴阳互消长,主一斯为君。君看元祐世,洛蜀何断断。涑水不能解,谁罢蛮触军。
再游九溪。宋代。周文璞。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题戴锦衣扇。明代。边贡。溟濛湖水抱村斜,湖上扁舟载晚霞。怪得看图意渺渺,图中风景似侬家。
沅州简刘主事。明代。薛瑄。潇洒沅州旧宪台,早秋持节自天来。池边脩竹知谁种,窗外寒梅待我开。永日已应无两造,清宵时复望三台。知音更遇鹓行侣,客里如何不放怀。
送汪水云。宋代。宋宫人。客有黄金共璧怀,如何不肯赎奴回。今朝且尽穹庐酒,后夜相思无此杯。
奉酬诸名公赠馀初度之作。明代。邓云霄。自辟荒郊作洞天,小楼閒抱片云眠。青尊潦倒呼中圣,白眼疏狂似散仙。阅世几回更凤历,赠言何以报瑶篇。谁云甲子催人老?洛社筵中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