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商

赠陈商朗读

译文

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注释

陈商:字述圣,陈宣帝五世孙,散骑常侍陈彝之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仕至秘书监,封许昌县男。
楞(léng)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鉏(chú):同“锄”。俎(zǔ)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王琦注:“恐是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之意。”
“学为”二句: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达。”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一作“旁苦”。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
戛(jiá):触动,碰撞。斗牛:泛指星宿。
朴樕(sù):木名。《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这两句自嘲命运不佳:遇艰难则如逢霜之朴樕,遇盛时亦不过像得春气之杨柳。
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直:通“值”,值班。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墨组”句:黑丝带穿在铜印上作绶带。《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绶。”而奉礼郎仅从九品,无印绶。
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

2、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赠陈商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李贺任奉礼郎的后期。吴企明认为约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至六年(811年)间,闵泽平认为写于元和六年(811年)冬。李贺是在长安任奉礼郎时与陈商交游,当时陈商尚未中举,生活贫寒,李贺却乐与之游,而且非常敬重他。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09-212

2、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赏析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朗读
()

猜你喜欢

孤峰标塔势,悬磴接禅扉。去鸟冲寒叶,归云拥落晖。

泉飞深洞雨,苔染定僧衣。下界空回首,苍苍隐翠微。

()
我无前辈千钧笔,造物争功谢不能。
已分文章归委靡,可怜意气尚凭陵。
鸾旗广殿晨排仗,铁马黄河夜踏冰。
此事要须推大手,蝉嘶分付与吴僧。
()

么红雨馀葩,疏绿风中筱。虽无尤物丽,得借此君好。

栽培良有待,开落恒可保。嗟彼桃李花,采折随媚草。

()

州来推博物,伯始贵中庸。论道宜黄发,铭功遍景钟。

龙门馀旧客,马鬣怅新封。后世瞻遗德,南山万丈峰。

()

珠树岭前看五松,大鄣丘壑贮君胸。东来客有青霞佩,为向关前认是龙。

()

枯木发春华,言念去日驰。百年一何促,决别无重期。

所以君子心,依依重暌离。零雨不到天,飘花不上枝。

()
灵山无法与人传,临济宗风尽灭门。
唯有道人知此意,赤心扶起破砂盆。
()

何处不相思,相逢还有时。交心如到老,会面未为迟。

苦学缘明代,劳生欲白髭。唯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

宿雨才收,馀寒尚力。牡丹将绽也、近寒食。人间好景,算仙家也惜。

因循尽扫断、蓬莱迹。

()

五谷之中有淫液,尧舜未尝得涓滴。
刚柔张驰理或容,两间缘此生仪狄。
初如滥觞出眠山,中作江汉横人间。

()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

宝势耸如飞,檐牙照锦翚。路盘危磴出,僧触断云归。

万井分尘界,千岩在目围。浮生枉多事,到此合忘机。

()
人心真滟澦,世路多肴函。
此险久已涉,此味久已谙。
易节固不可,贫贱分所甘。
浩歌一长慨,书与识者谈。
()
凤皇贵在德,孔翠岂无文。
诗礼多承训,贤能逈出群。
谈清蜕尘滓,志大蹑烟云。
更喜并州牧,豪英天下闻。
()

尘外何从觅净缘,偶来法界叩诸天。经声度水鱼能听,树影参云鸟自翩。

地静宝花香作雨,阴多松月夜为烟。慵将馀慧需牙后,半偈还期四大捐。

()
浅见有知有识,深通无悟无迷。
了然顿觉入希夷。
此是男儿正智。
达道岂离方寸,明心何在天西。
()

断魂芳草送春残,谁寄春诗自水南。杏树坛边新雨泽,梅花村里旧云庵。

明时天际翔威凤,野老山中忆去骖。肯订翳门关上约,碧溪薇蕨有馀甘。

()

花药山去来,难遇此天日。深衣书眼青,摩衲禅眼碧。

雁峰相与高,可以同我适。浮云当面开,千里见丛荜。

()

都城穷腊月半破,晚来雪云应朝课。
虚檐稍闻飘瓦声,六花连空若推堕。
翩翩恐逐歌吹来,皎皎不受尘泥涴。

()

西山朝气爽,南山夕气佳。朝爽人共忻,夕佳吾所怀。

山僧阅世久,结庐深避乖。蕙楼将对峙,菌阁亦双排。

()

曾经黑山虏,一剑出重围。年长穷书意,时清隐钓矶。

高斋云外住,瘦马月中归。唯说乡心苦,春风雁北飞。

()

明月悲笳发,残妆待腊归。学成胡地舞,羞着汉宫衣。

()

飞廉盛怒土囊口,美满风帆真快哉。后日南山山下过,更留馀力扫尘埃。

()

夜凉天净昨宵秋,徙倚庭柯盼女牛。道是忆家家亦客,遥怜人忆海东头。

()

席为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

()

商妇唱歌歌断魂,吴姬压酒酒盈樽。金陵子弟相呼唤,醉著轻衫过市门。

()

郁郁梁楝姿,落落璠玙器。
空山岁历晚,冰霰义如至。
朽腐何足论,壮哉风云气。

()

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囊以云锦金钿扃,四神守卫诃百灵。

中夜一气存黄庭,玄霜琼膏灌子形。方瞳绿发魂魄宁,上寿千岁下百龄。

()

英英屈大夫,遗骨沦湘湄。
楚人念何深,叫空冤水妃。
虽无些词招,雇有饶鼓悲。

()

乙巳冬十月,铃阁日清秘。抚军坐筹边,颇及荷兰事。

幕下盛才贤,共请窥其使。连骑出城隅,江声来漰濞。

()

侍臣斧钺云中下,山寨冰霜战后行。阱脑乍攀黎贼路,石门重览鄂王营。

中兴崖石元留颂,成算朝廷敢论兵。试向绝巅看大海,年来波为圣人平。

()
同君楚水别,独向晋陵归。
秋叶霜中尽,寒帆海上稀。
城荒衰草遍,山远夕阳微。
最是添愁处,天边一雁飞。
()

孤塔三千级,俯身见鸟过。但知天阔远,未许岫嵯峨。

铃语闻沙塞,灯光射虏河。昔贤谁眺此,韩宋与东坡。

()

穆穆朱夫子,於道集大成。

嗟予亦私淑,奥义终难明。

()

若见集英门外柳,为言曾惹御炉香。

()
选佛选官应在我,难兄难弟不唯他。
汀花岸草芳菲日,远远清风争奈何。
()
托钵千岩里,松花冻未开。
哀猿依讲席,饥鸟下生台。
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
山中太古雪,为寄一瓢来。
()
()

整屐同登壮观亭,百年身世等飘萍。两潮漫作崩腾势,拳石终存砥柱形。

返棹客愁烟树黑,浮家人占雨莎青。南来抉胜心方健,有约重寻瘗鹤铭。

()

乱峰连叠嶂,千里绿峨峨。蜀国路如此,游人车亦过。

远烟当叶敛,骤雨逐风多。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

翳翳下斜阳,暧暧见村坞。荒林老树边,聚落成三五。

门外放鸡豚,檐前坐翁姥。秋禾既登场,冬菜亦生圃。

()

魏篡陈思堕泪,晋亡谢客挥戈。夺嫡封侯愿力,顽民义士风波。

()

北极悬文星,灿烂紫微傍。文明被列宿,牛女先受光。

至人应简命,敷教来炎方。独持人伦鉴,皓皓如秋阳。

()

越王台外五云低,渔隐人家结构齐。可是严陵居大泽,肯令吕望老蟠溪。

冰蟾照夜珠胎拆,琪树生寒翠羽栖。邻郡相过如欲赋,却须橙蟹捣金齑。

()

且攀隋宫柳,莫忆江南春。师有怀乡志,未为无事人。

()

吟鬓萧疏客梦轻。春尽忘情,春去关情。问春去了几何程。

鸠作双声,燕作双声。

()

野鹤长鸣老树根,呼来不上大夫轩。群鸡啄食谁争去,风满秋林独自鶱。

()

珍重词盟未许寒,慇勤相送出江干。双林暂恋清凉胜,一水先疑聚会难。

沙鸟候迎征缆解,晚霞飞伴酒杯乾。茶园到日春犹好,谁共云亭月色宽。

()

当年真应老,坐断此名邱。
交障锁山定,曲溪依路流。
耸肩擎佛迹,分脚踏龙头。

()
雪鬓难重绿。
但然、黄庭境界,抱藏龟六。
也向无何乡里去,白堕舟边漾渌。
算种种、尘缘都足。
()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千树柳,千丝结。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

欲写寒梅愧未工,丹青赖有霅溪翁。要观清浅黄昏处,尽有经营惨澹中。

一鹤一琴犹旧日,集丘集水自春风。郎官画省多才思,东阁吟诗兴颇同。

()

别来有路隔仙凡,几度临风欲去难。乐道无时忘鹤伴,

谈玄何日到星坛。山中胜景常留客,林下清风好炼丹。

()
巡于潜邸,爰正坤人。
闰雎化被,思齐名垂。
柔德益茂,家邦以熙。
皇心追崇,永羞牲粢。
()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伟哉无肠公,横行占江湖。
几欲肆其雄,上山攫于菟。
无端四五辈,怀椒寻酒垆。

()

登君来爽台,直北见宫树。春条敷其华,韡韡团朝露。

秋风撼霜柯,零落非其故。倏忽阴阳移,荣悴犹朝暮。

()

新丰之酒美如饴,父老太王并醉时。若匪豫亲宁有此,分羹聊得掩前亏。

()
市人于利较毫釐,之子能權取与宜。
此去穷阎风雨夜,岁多愁坐忆年时。
()
吟君诗罢不成欢,尚阻青灯话岁寒。
亦欲分尝竹窗碧,少须春后荐春盘。
()
十二循环换律筒,芳葩长是笑春风。
山家不识尧蓂荚,日历聊凭月月红。
()

诸豪雄誇剑芒铦,毛锥敛避收馀尖。椟间黯黮渴铜雀,案上爬沙枯玉蟾。

学堂山人有遗裔,笔力大可千人兼。掉头不肯书柿叶,酒酣起舞怒奋髯。

()
雪霁千岩,春回万壑,和气如许。
今古稽山,风流人物,真是生申处。
儿童竹马,欢迎夹道,争为使君歌舞。
道当年、蓬莱朵秀,又来作蓬莱主。
()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

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

()
造朝敢不戒期程,黾鼓明朝又趣行。
好趁雪晴同访古,东屯诗老旧知名。
()
一代簪绅仰老成,天生贤德佐升平。
庆传八叶源流无,气廪三秋表里清。
蚤戴豸冠居宪府,旋持荷橐直承明。
只今名德如公少,宁久淹留海上城。
()
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戈过室庐。
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赖有衣中珠尚在,病中点检亦如如。
()
幽人读书处,皎皎霜月烂。
香影不可掇,高花在岩畔。
()
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
交犹及前辈,语不似今人。
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敛衣应自定,只著古衣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