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唐代。岑参。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散译
美人们旋转舞动时如莲花开放,世上长眼睛的人都应该没有见过。
高大的厅堂中,地上铺满了红地毯,舞者试着踏着节拍舞蹈了一曲。
这曲舞是从胡人中流传入中原地区的,大家见了十分惊奇而且赞叹不已。
美丽的脸庞,娇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条而且丰腴,身穿金线绣就的图案十分华贵的罗纱衣。
回环转动裙子,挥舞起袖子,仿佛满眼都是雪花在飞舞,左右旋动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动的旋风。
琵琶和横笛的乐音伴奏还未过一遍,花门山顶的黄云因之已合拢到了一块。
音乐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两曲,顿时身边好像响起了吹折白草、卷起胡沙的冷飕飕的风声。
舞者身形翻滚,音乐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为一般,妙不可言。
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以前听过的《采莲》《落梅》只不过是烦扰耳朵的噪音罢了。
世上的人学舞只是舞蹈罢了,那神态、身姿哪里能够达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3-20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祥,约作于唐肃宗至德初(756-757),作者参加了一次田使君举办的宴会,欣赏了北鋋表演,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十六日开船值北风大作复泊北门。元代。陈基。风急江难渡,天寒雪更飘。济川虽有楫,跨海恨无桥。使节辞吴近,官军去楚遥。北门仍系缆,山雨夜萧萧。
信笔为杂体三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一番花竞一番新,五度门闲五度春。风外游丝尘外事,雨中黄叶梦中身。病堪医疗难言病,贫假分疏未是贫。莫向向平轻有约,挂冠人是倦游人。
赠空谷山人徐君归武当。元代。乃贤。五更钟鸣天未曙,六街马蹄声似雨。露华满屦霜满衣,束带争趋丞相府。千钟之禄万户侯,几人空负平生愁。镜中绿发渐垂素,窗间白日如奔流。谁念幽人在空谷,瘿木为冠草为服。小瓮春风紫朮香,长镵落日黄精熟。行歌偶到黄金台,坐看世事如浮埃。长衢甲第换新主,旧时燕子愁归来。忽忆紫霄峰下路,倒跨青鸾独归去。松华酿酒一千石,结庐招我南山住。
与佩之及黄司训汝彝联句六首 其三。明代。程敏政。南山脩竹照深杯,何似兰亭曲涧隈。敢道人乌今并好,不于奴马此重来。卜邻我亦怀王翰,览胜君能挈辨才。林壑便应添故事,野猿山鹤谩相猜。
罗若思贻珍珠菊与客同赋。明代。区怀年。芳菲愁断未能裁,谁展霜姿到碧苔。鲛室泪消琼岛月,凤城香绽素霞杯。佳人咳唾三秋色,野客追攀九日台。欣赏岂须银烛照,坐阑应有夜光来。
宫词 其三十八。宋代。周彦质。名园蹴游称春游,近密宣呈技最优。当殿不教身背向,侧中飞出足跟毬。
秋思。明代。李达。宵分衾裯薄,秋霜瓦上落。密林渐萧疏,月色流高阁。空知年岁侵,颇损丝竹乐。唯赖拥鼻吟,略写怀抱恶。傍人笑相看,吾侪亦惭怍。顾惟少年时,曾嗤燕与雀。壮心今磷缁,形迹随冥漠。有时忽失眠,此生若无托。揽带久临风,谁惜一杯酌?中庭树影移,斗觉天地阔。
舟中杂诗 其三。清代。郭麟。客中无所亲,僮仆亦吾友。一僮乃新来,相依未云久。与谭家中事,渠亦未深剖。与言客中愁,渠亦牛马走。问之始一答,否即深闭口。视其颜色间,离思亦时有。问家有何人,有父亦有母。不知一月来,定复念汝否。雨余风色大,衣薄短见肘。惜此人子身,天寒可无酒。
送邻人元德之武昌。元代。吴澄。读律已三世,能诗新有声。忽辞亲舍去,远作武昌行。江汉秋风起,孙曹故月明。旧游曾感慨,送子倍关情。
龙泉寺。清代。王尔烈。鸟引花迎到寺门,翠屏环拥绀宫尊。一千峰里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绝壁时悬云外屋,怪松皆走石间根。来游总向西堂宿,琼岛虚舟惬梦魂。
登吴山大观台。清代。严光禄。绝顶盘空磴道开,一亭高踞气雄哉。涧边奇石冲云出,树杪危峦踏雾来。斜揽湖山图半壁,全收江海入层台。射潮尚忆三千弩,落日阴沈见霸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自夏及秋,频频出入。送旧迎新,奔驰不歇。十字街头忽吃攧。起来拾得胡饼只。今日不辞举似诸人,团团圆圆,皎皎洁洁,十成脱似中秋月。
分赋得六宫秋月怨拈韵得纨字。明代。王世贞。金井梧桐露未乾,卧看斜月在云端。空悬秦帝江心镜,祇并班姬掌上纨。笙鹤自穿花底度,璧蟾孤映泪痕残。由来天阙霓裳冷,不信人间有合欢。
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宋代。葛立方。爝火畴能补大明,谩陪朝请趁晨兴。虽叨荷橐簪缨旧,颇愧铨衡水镜澄。夜帐归来惊怨鹤,晓窗穴处纵疾蝇。自知浮食辜君赐,却拟扶犁换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