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

鹧鸪天·博山寺作朗读

译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让山寺讨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长安路:喻指仕途。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此为调侃之语。

参考资料:

1、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8-99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7-178

3、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57-258

4、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0-52

鹧鸪天·博山寺作创作背景

  辛弃疾长居带湖期间,常往来于博山。其词作中与博山有关的有很多首。这首《鹧鸪天·博山寺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之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   

参考资料:

1、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57-258

赏析

  这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这两句应题,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显然不是果真作如此想的。他不会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下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两句,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材不材”,强调的是才。词人文武全才,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都如虎挪狮拏,龙腾象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废置闲居,报国无门。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片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表现宁学躬耕者不屈其志而得真名的精神。过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词人南归以来,一直在地方官的任上转徙不停,一个“却”字,实又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0-52

2、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470-471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叠石生幽云,层台起修竹。
群山不出门,一日俱在目。
远眺极悠悠,男儿岂碌碌。
宝匣长夜鸣,黄金几时築。
()

羡尔甘贫居陋巷,遥知清德继前修。
平时所乐从中得,外物虽微不过求。
自枕曲肱安澹泊,闲挑拄杖亦风流。

()

华筵钟鼓马牛风,小酌清谈兴不穷。熟睡忘情兼蝶尽,闲行无意与云同。

年光俱向歌吹换,山水能将哀乐空。返照超然尘壒外,笙箫缥缈大瀛东。

()

朝来红雨过,房栊静、斜日燕初归。正啼困流莺,病疏浮蚁,昼长人去,璠上双眉。

悄心绪,一弯蟾晕小,数叠枕屏欹。山溜渐平,桐阴乍满,稚荷争吐,骄絮还垂。

()

猿臂生何晚,彫虫死较迟。晚生妨底事,迟死独堪悲。

()

蓝溪水,清而蓄,中有双鸳鸯,旁有连理木。上多贤者居,吾丘世聚族。

岁在蛇,贤人嗟,秋风吹折连理花。文鸳一夜死,鸯殉其雄死自矢。

()
六出谁人剪刻成,侵凌飘洒正纵横。
仙姿不赖相黏缀,浣尽浮埃艳更明。
()

流年忽忽又残春,策杖郊原肯厌频。往古来今何足校,閒花幽草自争新。

旋开酒蚁成高会,共解名缰作逸民。随处怡然真有味,不须千里忆吴莼。

()
为爱湖中山,遂寻山下路。
跻攀转出邃,涧谷亦回互。
石磴足莓苔,青林杂烟雾。
前行如有穷,岚岭乍分布。
()
放缆山溪一叶轻,树头半落半犹青。
竹问飞下双鸂鶒,天作人间小画屏。
()

矫志事幽栖,结宇依空林。岂无嘉树枝,息此散木阴。

达人守渊谷,遁思常陆沉。青黄岂不贵,文绣非所任。

()

琼树耸芳蕤,灵根植仙圃。懿哲蕴英才,妙岁冲云路。

曲台峻清秩,峨冠凛奇趣。霞城倅郡条,惠爱春荣布。

()

朔风吹鬓幅巾斜,饭了呼童碾露芽。竹影萧萧围我舍,溪流渺渺对君家。

古心莫为世情改,老眼聊凭文字遮。安得一蓑烟雨里,小船载酒卧芦花。

()

唾碧衫娇腻泪痕。衍波笺赠咏花人。心头滋味剩酸辛。

闷倚玉栏思甚事,祗因春去易销魂。夕阳红上画罗裙。

()

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
倚杖东南观北变,伤心云雾隔三川。
江湖气动春还冷,鸿雁声回人不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