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宋代。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参考资料:
1、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38
2、朱德才.辛弃疾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99-100
3、王廷梯.辛弃疾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94
4、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51-1553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初一,也是立春之日。辛家的少男少女们欢乐异常,喜度春节。但辛弃疾虽罢职闲退,却须臾不忘国事,为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大业忧心如焚,因而此词写了他当时的一种感受。
参考资料: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1-1552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念奴娇(中秋纪梦)。宋代。家铉翁。神仙何处,人尽道、我州三神之一。为问何年飞到此,拔地倚天无迹。缥缈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露冷风清夜阑,梦高人过我,欢如畴昔。道骨仙风谁得似,谈笑云生几席。共踏银虬,迫随绛节,恍遇群仙集。云韶九奏,不类人间金石。
九子浴九首 孟行人望之。明代。李梦阳。孟生瑚琏器,英迈徵古篇。登泰夙所期,望洋岂徒然。钦趋瞠颜后,抗志耻卢先。吾方把任钓,倘借襄阳蝙。
好事近·和泪唱阳关。宋代。辛弃疾。和泪唱阳关,依旧字娇声稳。回首长安何处,怕行人归晚。垂杨折尽只啼鸦,把离愁勾引。却笑远山无数,被行云低损。
青玉案(闲居)。宋代。张炎。万红梅里幽深处。甚杖屦、来何暮。草带湘香穿水树。尘留不住。云留却住。壶内藏今古。独清懒入终南去。有忙事、修花谱。骑省不须重作赋。园中成趣。琴中得趣。酒醒听风雨。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唐代。陆龟蒙。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归心一夜极,病体九秋轻。忽起襜褕咏,因悲络纬鸣。逢山即堪隐,何路可图荣。揲策空占命,持竿不钓名。忘忧如有待,纵懒似无营。小径才分草,斜扉劣辨荆。冷荷承露菂,疏菊卧烟茎。谱为听琴阅,图缘看海帧。鹭毛浮岛白,鱼尾撇波赪.庭橘低攀嗅,园葵旋折烹。饿乌窥食案,斗鼠落书棚。种豆悲杨恽,投瓜忆卫旍。东林谁处士,南郭自先生。分野星多蹇,连山卦少亨。衣裾徒博大,文籍漫纵横。兰叶骚人佩,莼丝内史羹。鹖冠难适越,羊酪未饶伧。倚啸微抽恨,论玄好析酲。栖迟劳鼓箧,豪侠爱金籝.炼药传丹鼎,尝茶试石bP.沼连枯苇暗,窗对脱梧明。未达讥张翰,非才嫉祢衡。远怀魂易黯,幽愤骨堪惊。砺缺知矛利,磨瑕见璧瑛。道源疏滴沥,儒肆售精诚。敢叹良时掷,犹胜乱世撄。相秦犹几死,王汉尚当黥。饮啄期应定,穷通势莫争。髡钳为皂隶,谭笑得公卿。浴日安知量,追风不计程。尘埃张耳分,肝胆季心倾。谕蜀专操檄,通瓯独请缨。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许国轻妻子,防边重战耕。俄分上尊酒,骤厌五侯鲭。静默供三语,从容等一枰。弘深司马法,雄杰贰师兵。朔雪埋烽燧,寒笳裂旆旌。乘时收句注,即日扫欃枪。武昔威殊俗,文今被八弦。琮璜陈始毕,韶夏教初成。芽孽群妖灭,松筠百度贞。郎官青琐拜,使者绣衣迎。帝道将云辟,浇波渐砥平。学徒羞说霸,佳士耻为跉。负杖歌栖亩,操觚赋北征。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谢氏怜儿女,郄家贵舅甥。唯荒稚珪宅,莫赠景山枪。贤彦风流远,江湖思绪萦。讴哑摇舴艋,出没漾。晚树参差碧,奇峰逦迤晴。水喧揌紫芡,村响yw香粳。荷笠渔翁古,穿篱守犬狞。公衫白纻卷,田饷绿筲擎。地与膏腴错,人多富寿并。相欢时帖泰,独坐岁峥嵘。唧啧蛩吟壁,连轩鹤舞楹。戍风飘叠鼓,邻月动哀筝。未得文章力,何由俸禄请。和铅还搰搰,持斧自丁丁。惊惧疑凋朽,功勤过屑琼。凝神披夕秀,尽力取朝英。蠹简开尘箧,寒灯立晓檠。静翻词客系,闲难史官评。天地宁舒惨,山川自变更。只能分跖惠,谁解等殇彭。项岂重瞳圣,夔犹一足cF.阮高酣麹糵,庄达谢牺牲。齰舌无劳话,宽心岂可盛。但从垆冶锻,莫受罻罗婴。砚拨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机凭红柽。霜信催杨柳,烟容袅杜蘅。桁排巢燕燕,屏画醉猩猩。懒桧推岚影,飞泉撼玉琤.fsfp寻远近,握槊斗输赢。枝压离披瓠,檐垂礧磊橙。忘情及宗炳,抱疾过刘桢。野馈夸菰饭,江商贾蔗饧。送神抱瓦釜,留客上瓷觥。举楫挥青剑,鸣榔扣远钲。鸟行沉莽碧,鱼队破泓澄。手戟非吾事,腰镰且发硎。谅难求摽摽,聊欲取铮铮。几叹虫甘蓼,还思鹿美苹。愁长难自剪,歌断有谁赓。未去师黄石,空能说白珩。性湍休激浪,言莠罢抽萌。地僻琴尊独,溪寒杖屦清。物齐消臆对,戈倒共心盟。丝曳灵妃瑟,金涵太子笙。幽栖胶竹坞,仙虑驿蓬瀛。想像珠襦凤,追飞翠蕊莺。雾帘深杳悄,云磬冷敲铿。箓字多阶品,华阳足弟兄。焚香凝一室,尽日思层城。匿景崦嵫色,呀空渤澥声。吾当营巨黍,东去射长鲸。
从军行。唐代。杜頠。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候,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辕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川冰霰溢。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挽李提刑久善。宋代。史尧弼。梦寐平生杖屦从,惯看高论吐长虹。滕王阁畔樽罍共,房琯湖中啸咏同。忍乡西州悲谢傅,空期斗酒酹桥公。缄诗髣髴招英爽,泪湿西风未有穷。
次韵方秘正。宋代。陈造。小窗危坐正凝愁,诗客华编肯见投。明月拜嘉千斛赐,清风分送一襟秋。路迷端倚司南驾,金换还随过海舟。夸与湖山须快读,涌金门外倚曾楼。
挽李中甫使君。宋代。孙应时。书卷平生事,篝灯静夜分。韵钧奏韩柳,黼黻补卿云。不鄙频挥尘,曾窥一运斤。词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病起听雨拈得声字 其三。清代。李振钧。啼痕襟上渍盈盈,心逐云边暗计程。已是泠泠不堪听,偏和檐铁作秋声。
夜过凌方弦山斋。明代。盛鸣世。十里到孤村,柴门下夕曛。霜铺平野月,钟断隔溪云。病骨逢秋健,清言忘夜分。自君多秘术,猿鹤渐成群。
扬州四首 其四。清代。牛焘。南渡烟花百战馀,炀王曾此驻征车。□兵孰与荒游乐,也要芜城作帝居。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唐代。陆希声。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己亥冬至。明代。释函是。岭外再逢长至日,烟袅风轻散缕愁。岂无海市堪舒眼,不是匡庐莫上楼。戎马乡关今日泪,溪山松菊百年秋。管灰纹线人间世,衰变从教雪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