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唐代。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8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9-90
3、余恕诚 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6
4、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14-115
5、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233-235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2-174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尾联是说,我已经是一个从追逐名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的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的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9-90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2-174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念奴娇(瑞香)。宋代。刘景翔。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沈水。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宵际。疑是九华仙梦冷,误落人间游戏。比雪情多,评梅香浅。三白还堪瑞。尘缘洗尽,醒来还又匆翠。
听吴毕闻讲杜诗今夕行因郊释子偈体成一绝。宋代。陈藻。春秋皆贬事无褒,庄子思之意若保。下笔便为齐物论,大家命酒且高歌。
走笔邀林迁之。明代。李之世。笑尔昂藏一丈夫,近来好事有还无。灯前说剑神偏王,稷下谈天兴不孤。已办青尊浇磈礧,从教白眼看模糊。莫言嵇阮风流甚,到是公荣胜可俱。
甲寅秋兴十首 其十。明代。张萱。园依绿水簇琅玕,野色萧萧满石栏。睡足暑消楠瘿几,发疏凉到竹皮冠。短筇长镵閒生计,老菊衰兰旧岁寒。日日鸡豚赛村社,酒杯常得小团栾。
怀以仁讲师入观图。明代。全室宗泐。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一笑山容开,独自松下坐。暴流天上来,飞花面前堕。此时中观成,无物亦无我。
献诗。两汉。薛莹。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我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极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悯共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民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题浯溪二首。宋代。黄社庵。虽扼咽喉□□间,犹□□脉得良医。□□□平成报按,重读磨崖□字碑。
题规无范云深室。宋代。释文珦。物外清虚境,由来远众纷。灵踪几年说,梵放或时闻。似有似无路,漫山漫谷云。自难容俗驾,曾不待移文。
小园落成 其四。清代。李振钧。不受尘缘扰,方知乐事真。家承清白吏,居萃太平民。种柳碧成幄,折花红满身。溪山供啸傲,鱼鸟自亲人。
杂画九首 其一。明代。何瑭。稚子江边携水去,野人云外采樵归。閒亭昼永红尘净,坐看幽禽自在飞。
金丹诗诀 其七十六。宋代。陈楠。精神冥合气归时,骨肉融和都不知。关节自开通畅也,形容光泽似婴儿。
还珠洞。宋代。方信孺。归舟多载小江春,重访东岩旧屐痕。插水峭崖犹有路,垂天怪石本无根。金华仙伯真知已,薏苡将军足断魂。安得北山公可作,倩渠移取向家园。
一笑长髯意已投,角巾相对草堂秋。看山载酒青藜健,笼鹤寻僧尽日游。
浮世事多悲去鸟,野人道在只沧洲。他年寄迹来南墅,小结芳邻水竹幽。
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明代。孙一元。一笑长髯意已投,角巾相对草堂秋。看山载酒青藜健,笼鹤寻僧尽日游。浮世事多悲去鸟,野人道在只沧洲。他年寄迹来南墅,小结芳邻水竹幽。
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予题诗。明代。归有光。奉常余之外高祖,儒雅风流绝近古。少年侍直承明庐,重瞳屡回加慰拊。玉堂无事只写竹,影落谦缃生风雨。翠叶苍筠满人间,凌海越嶂争购取。吾家宝藏三大轴,其一今在尚书府。二幅翻飞入岛夷,神物化去不可睹。吾兄安得此尺素,千缗不吝雠海贾。盛夏张之紫薇省,凉气歘忽周堂庑。划然北壁开户牖,雨势欲滴风披舞。此时静坐亦何有,满眼不复见尘土。湘妃帝子对之泣,藐姑神人谁与伍?吾兄好画识画意,余方潦倒困蓬户。墨竹昔称李夫人,湖州孟端皆堪谱。高人自有千载名,世上儿子何足数?作诗题竹非为竹,俯仰自觉吾心苦。东坡先生岂浪语,知我之兄惟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