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董乃斌 陈铁民.唐宋名篇.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61
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8-209
3、张剑.唐宋诗词名篇欣赏.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36-37
4、李建.古典诗词读本(第四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16-17
此诗创作时间不详,只能判断其写于初冬时节,为作者山行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8-209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白石出”主要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天寒红叶稀”主要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主要写初冬时节山中全貌。本应是萧瑟枯寂的冬季,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参考资料:
1、陶文鹏 .王维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06月第1版 :第171-173页 .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闲居杂诗二十首 其十五。明代。邓云霄。九日登高处,西山最上头。乡关疑在眼,云物不胜秋。鼓角侵胡塞,烽烟绕汉州。穷边多老将,念尔未封侯。
鹊桥仙 韦国器约赏梨花。元代。同恕。莺莺燕燕,蜂蜂蝶蝶。酒债几时还彻。韦郎又约醉梨花,对一树、玲珑香雪。盈盈脉脉,翻翻折折。小雨朝来乍歇。一年最是好光阴,算只有
送庶吉士吴俨养疾南还。明代。程敏政。一舟遥出潞河浔,赐告南还喜不禁。吟望铜官秋屐远,梦回天禄夜灯深。青年暂赋思归引,白日长萦恋阙心。屈指重来身更健,春风双佩入词林。
踏莎行(中吕宫)。宋代。张先。波湛横眸,霞分腻脸。盈盈笑动笼香靥。有情未结凤楼欢,无憀爱把歌眉敛。密意欲传,娇羞未敢。斜偎象板还偷睑。轻轻试问借人麽,佯佯不觑云鬟点。
回文体二首。宋代。胡仲弓。红花濯锦织前山,日暖啼莺春昼閒。空院古廊风寂寂,僻居幽谷水潺潺。宫移旧曲新翻谱,酒晕浓愁浅带颜。同调赋诗吟思苦,匆匆急递走囊悭。
闷城登妙山次范以载韵。明代。鲁铎。千寻峰顶立斜阳,指点方隅认故乡。山势北来蟠地远,雁行南去绕天长。寒溪周折泉逾碧,霜树萧森叶尽黄。俯仰乾坤无限意,百年勋业愧堂堂。
曹仁宪谨荣寿 其三 七言截句。清代。戴祥云。甘棠荫被入人深,塾课观风振士林。如此栽培桃李树,淡江到处绿成阴。
宜乐堂为文鉴主事作。明代。庄昶。一家留眼是经纶,三代乾坤只此春。惭愧柁楼开卷子,西风閒送过淮人。
赠龟峰书记。宋代。王洋。本是三山侣,闲为七泽游。放宽千里目,散遣一身愁。诗韵松来往,经窗竹献酬。蒙头一衲外,万事看浮沤。
太息。宋代。高选。天运逢南度,和成势已移。山河怜破碎,草木亦伤悲。铁骑驰中土,烽尘隘北陲。哀臣双泪眼,岂畏朔风吹。
惜婴图。元代。徐贲。佳儿逢吉日,内人开庆筵。兰献庭前瑞,桂降月中仙。长眉春与秀,重瞳秋向妍。客闻啼亦喜,每看浴更怜。掷玉砻为果,贻金铸作钱。武揽华弓小,文持湘管圆。旧知熊入梦,还徵凤集肩。积世宁无德,传家今有贤。
赠卫铸生先生即以送行。清代。方仁渊。弱水蓬莱万里还,虞椒倾盖识朱颜。书传玉板兰亭外,人在林逋魏野间。老去渐于诗律细,兴来犹对酒杯顽。怆怀我亦天涯客,莫学闲云忘故山。
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宋代。苏轼。二更铙鼓动诸邻,百首新诗间八珍。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
晓鸡。宋代。刘克庄。绛帻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惭杀更。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
赠郑生。明代。李梦阳。狐裘骝马谁家子,往来驰骤尘沙起。右撚羽箭左把弓,仰射忽堕双飞鸿。野寒日昏惨惨风,下马揖我立我东。一箭直西贯杨树,抽身上马入城去。
玉连环(天申寿词)。宋代。曹勋。庆云开霁,清华明昼,殿阁风度薰弦。电虹敷瑞,应炎运当千。端景命、符圣德,三阶正、万国归化,远胜文思睿藻,问寝格中天。深严。邃启芳筵。正花拥绛扆,瑶殿神仙。缓闻钧韶奏下,歌舞云边。宫闱罄和气,浃南山。罩翠霭、上寿烟。祝无疆御历万万年。
浪淘沙。宋代。晏几道。丽曲醉思仙。十二哀弦。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行子惜流年。鶗鴂枝边。吴堤春水舣兰船。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
如梦令(寿茶)。宋代。姚述尧。龙焙初分丹阙。玉果轻翻琼屑。彩仗挹香风,搅起一瓯春雪。清绝。清绝。更把兽烟频爇。
小重山·春愁。宋代。吴淑姬。谢了荼縻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抵苏巴什甚热。清代。施补华。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宋代。董嗣杲。閒中望庐阜,棱层翠如栉。所恨身重累,莫学飞举术。远眺晓云障,横截山半出。其下瞰苍流,其上烁红日。奇谲千万状,云行自徐疾。江风忽西吹,云气转头失。
金丹。宋代。陆游。子有金丹鍊即成,人人各自具长生。施行要使俗仁寿,收敛犹能心太平。剧饮似鲸身不倦,细书如蚁眼常明。更馀一事君难学,富贵真同涕唾轻。
江城子 绣香*曲。金朝。元好问。吐尖绒缕湿胭脂。淡红滋。艳金丝。画出春风,人面小桃枝。看做香奁元未尽,挥一首,断肠诗。仙家说有瑞云枝。瑞云枝。似琼儿。向道相思,无路莫相思。枉绣合欢花样子,何日是,合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