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朗读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译文


三更时分,夜雨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梦中场景再也找寻不到。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注释


木兰花令: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名四句三仄韵。
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
子由:作者弟弟苏辙之字。
才叔:不详。
三更: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言夜深。
无觅处:无地有可探寻。
簟:竹席。
蛩:蟋蟀,又名促织。
促:催促。
机杼:织布机与梭子,这里代指织布。
历历:清楚明白。
尊:通“樽”,酒杯。
问君人:知心人问你。
心与绪:心思、心事。

参考资料:

1、石声淮.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76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3、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大连出版社,1998:245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八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未至,又贬)、惠州。途中,经江西虔州。八月七日上惶恐滩,抵虔州,登郁孤台,夜宿造口。三更半夜,被雨惊醒。即历史陈迹,怀思古幽情,陈处境之凄凉,寄兄弟之深情。

参考资料:

1、石声淮.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76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然而,仍不免有“惊魂未定”,“岂谓天幸,得存此生”的余悸潜于词中。

  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词是从“梧桐叶上三更雨”写起的。他巧妙地点化运用了唐代温庭筠《更漏子》词来抒发其贬怨离情的。词是这样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无独有偶。也正是夜半三更,一场秋雨,惊破了东坡的梦魂。温说:“不道离情正苦”,作者说:“惊破梦魂无觅处”。除了“离情”,他眼前一切皆空。京都无处觅,“穷达”成幻影。

  “夜凉枕覃已知秋,更听寒蛰促机抒。”名写秋凉,实写人凉。进一步从感觉上和听觉上渲染了他此时此地的凄凉心境。秋夜本来含有凉意,睡在竹床上更觉冰凉,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来了,人世间的寒秋到来了。然而,此时作者又产生了泰然心态,听到了一种特别亲切和谐的声音:“更听寒蛋促机杼。”东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处境苍凉。在此窘况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竟然如寒蛰那样催促着农妇早起织布。这是东坡爱民的可爱的品格。

  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人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当年。

  “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

参考资料:

1、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树下松扉绝点埃,何须海上觅蓬莱。十年客鬓尘中改,六月襟怀酒后开。

云影不随飞鸟没,江声偏逐晚潮来。干戈满眼风尘暗,欲别西山首重回。

()

何处君家,蟠桃花下瑶池畔。日迟烟暖。占得春长远。几见花开,一任年光换。今年见。明年重见。春色如人面。

()
老僧头拥雪,领客下阶行。
尽日坐山影,有时闻市声。
千峰平裹寺,一径背通城。
幽访未成返,水中新月生。
()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罚轻犹在念,勿喜尚留情。

()

扶风经学授康成,别有卢君得更精。弟子终能蜀国王,先生早与董公争。

周身单帛仍埋骨,遣掾清醪漫辱名。后日纷纷祖勖偃,一官未觉北方荣。

()
田田香叶满桥阴,镂玉仙葩照玉浔。
应恐天姿太明洁,浅红微绿护芳心。
()

涓涓乱江泉。
绵绵横海烟。
浮生旅昭世。

()

江天经雨后,秋意转新高。
远棹送行客,凉颸生细涛。
高人初禄仕,判语亦风骚。

()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

此道背于时,携归一轴诗。树沈孤鸟远,风逆蹇驴迟。

草入吟房坏,潮冲钓石移。恐伤欢觐意,半路摘愁髭。

()
素韠归来痛倚庐,四时花鸟护幽居。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
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
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
()

王孙家近乐游原,一食才须十万钱。
不管北邙山下路,白杨寒雨宿深烟。

()

醉头扶起日三竿,扫罢幽轩到药阑。傍架整齐书帙乱,绕篱料理菊枝残。

日融虚阁留馀暖,雨积高空促早寒。处置身心閒里过,不将勋业镜中看。

()
自家声,唱出谁能测。
有个头青容白。
正是石娥来应拍。
身窈窕,腰如搦。
()

伏读改元诏,仍观拜相麻。
竞传新政事,方见好官家。
雪作丰年瑞,梅开近腊花。

()

未必芳期未有期。等閒蜂蝶剧娇痴。侧商小令翻新水,卷地狂香发故枝。

风雨里,苦禁持。有人低唱比红儿。才知满树金铃系,未省秋人落叶悲。

()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

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

柴桑久矣攒眉去,康乐犹然合掌来。堤断岸崩沙喷雪,昙花休斗浪花开。

()

伊余有行。
爰戾兹邦。
先进博学。

()

宣和内家称画竹,文苏响断谁能续。后有房山与蓟邱,笔端写尽潇湘玉。

君家此本属何人,一竿独立淇川麓。凛然节操凌冰霜,岁晚佳人在空谷。

()

北风吹劲翮,凌厉欲云奔。
门棒敛行色,县花消别魂。
进舟寒濑涩,回道乱山昏。

()

鲍鱼风起沙丘道,五采文龙属沛公。玉斗碎残谋士去,楚歌声断霸图空。

东流渭水千年绿,西望骊山三月红。惟有五陵松柏在,苍苍曾阅几英雄。

()

缟纻论交两少年,相逢不觉共华颠。蓬沙紫塞怜分袂,风雨青灯忆对眠。

投老喜看居内相,抱疴忽报掩重泉。九龙山下梁溪路,目极丹旌思黯然。

()
随牒人间鬓欲疏,归耕且复补东隅。
甑炊地碓新舂米,衣拆天吴旧绣图。
有圃免烦官送菜,叩门翻喜吏徵租。
不愁问字无来客,惟欠杨雄宅一区。
()
望望王城十二门,青山行尽入红尘。
近来富贵皆天与,到处应多问命人。
()

访古游天台,八极神飘飖。笑逢两仙人,把袂申久要。

飨我白玉醴,侑之紫鸾箫。清欢意何极,冉冉暮复朝。

()

涌冰轮,飞沆瀣,霄汉万里云开。南极瑞占象纬,寿应三台。锦肠珠唾,钟间气、卓牵天才。正暑,有祥光照社,玉燕投怀。
新堂深处捧杯,乍香泛水芝,空翠风回。凉送艳歌缓舞,醉罥瑶钗。长生难老,都道是、柏叶仙阶。笑傲,且山中宰相,平地蓬莱。

()
羣仙停鹤驭,玉佩摇空山。
金丹定分子,往缀通明班。
()

风后轩皇佐,云峰谢客居。承恩来翠岭,缔赏出丹除。

飞盖松溪寂,清笳玉洞虚。窥岩详雾豹,过水略泉鱼。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
郁郁长条抽,林间翠堪翦。
背岭山气浓,幽人趣不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