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荆门。唐代。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参考资料:
1、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99 .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7-339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赠樊川长老。宋代。释清尚。瘦颜诸骨现,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 其十二。宋代。俞德邻。醉中忘世事,犹有酒醒时。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伯伦颂酒德,佳趣端在兹。云何礼法士,闻风独迟疑。浊酒聊可恃,渊明不吾欺。去去勿复道,有酒吾中之。
禁林春直。宋代。李昉。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郭桐冈楼宴集。明代。左国玑。华圃倚崇墉,飞观凌白日。招寻偶同游,登陟遂閒逸。逍遥览芳茜,结构转幽密。亭深碧筱茂,倚挺丹泉溢。虚旷周远阡,岧峣促危膝。回飙洒窗牖,朗咏散缥帙。仙依李郭棹,绮振王杨笔。慕往叹暌离,俯来继前述。忧伤感蜉蝣,局促展蟋蟀。勿为逝波惜,且共赏瑶瑟。
题岳忠武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清代。丘逢甲。一堂坐对两忠武,两表纵横一指麾。故国惜无诸葛相,大书留刻卧龙祠。英雄涕泪偏安局,金石文章异代师。万古云霄开卷见,外家吾愧是孙枝。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宋代。张栻。今年少雨菊花迟,青蕊方开三两枝。但是悠然真意在,青山何处不相宜。
登楼望水。唐代。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上党人参五叶齐,紫团山顶碧云西。来寻金线重楼草,教斸丹厓五色泥。
具体宛然分手足,按方时许入刀圭。悬知上药无炮炙,解使仙翁寿域跻。
潞州陈节判叔铭过临淮惠紫团参一本作诗贻吴教授。明代。郑真。上党人参五叶齐,紫团山顶碧云西。来寻金线重楼草,教斸丹厓五色泥。具体宛然分手足,按方时许入刀圭。悬知上药无炮炙,解使仙翁寿域跻。
游灵岩。。苏钦。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
题梨花锦鸠图 其一。明代。程本立。别愁归恨是清明,眼眯风沙白发生。纵有花枝如画里,看花不似少年情。
永和宫词廿七首 其十九。清代。吴伟业。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豆寇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凉。
诉衷情·烛烬香残帘未卷。唐代。韦庄。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花欲谢,深夜,月胧明。何处按歌声,轻轻。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满江红 其四 西樵长斋佞佛但不戒酒。明代。宋琬。春色阑珊,繁花谢、红销绿涨。山一似、西施瘦损,捧心微恙。堤上长吟苏白句,楼头高话羲黄上。喜清斋、久已绝猪肝,何须饷。风乍卷,轻销漾。烟欲瞑,金衣唱。爱信陵作达,沉埋醉酿。禹穴天台春正好,裹粮且办青藤杖。倩君侯、彩笔代丹青,云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