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宋代。辛弃疾。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春,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作者,作者作此词送别。题云“用前韵”,乃用作者前不久寄陈亮同调词韵。杜叔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陈亮曾在《复杜仲高书》中称其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只因鼓吹抗金,故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但亦无请缨之路。作者爱其才华,更爱其人品,词中蕴含着的深情厚意即能反映出来。
上阕头句至“毛发”数句盛赞叔高诗作之奇美。头句“细把君诗说”,足见非常爱重。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言杜诗气势磅礴,读之恍如听到传说中天帝和黄帝的乐工们在广阔旷远的宇宙间演奏的乐章的余韵,动人心魂。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乃熔裁唐人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泠心骨”语意,言杜诗风骨清峻,读之宛若望见尘土都不到的高崖之上的冰雪,不禁毛发生寒。
如此说诗,不但说得很细,而且说得极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既富诗情,亦有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化用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二句,以古来美妇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有沉沦:“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进一步渲染了被弃的凄苦。这里纯用比兴,虽为造境,却甚真切,艺术效果远胜于直言。
下阕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去天尺五君家别”乃隐括《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但叔高一家却有异于此,是然足弟五人皆有才学,但只因不善钻营而都未有所成就。“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则变化《易乾·九五》“云从龙,风从虎”之语,假托鱼龙纷扰、腾飞搏斗于风云开合之中的昏惨景象,暗喻朝中群小趋炎附势、为谋求权位而激烈竞争。一“看”字有冷眼旁观、不胜鄙薄之意。群小疯狂奔竞,反映了朝政的黑暗腐败。叔高兄弟不得进用,原因即在于此;北方失地不得收复,原因亦在于此。故接下乃兴起神陆沉的悲慨:“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昔日衣冠相望的中原路上,而今唯见一片荒凉,纵横满地的战骨正在白日寒光中逐渐消损。然而当国者却只顾偏安享乐,对中原遗民早已“一切不复关念”(陈亮《上孝宗皇帝书》),许多官僚也“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而“讳言恢复”(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此宋孝宗赵语),借以掩饰其内心的怯懦和卑劣。“叹夷甫诸人清绝”即对此辈愤怒斥责。朝政如此腐败,士大夫如引腐朽,词人的爱国之心却仍在激烈搏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中原未复,愁思难眠,夜半狂歌,悲风惊起,听檐间铁片铮铮作响,宛如千万匹冲锋陷阵的战马疾驰而过。此时词人亦仿佛在挥戈跃马,率领锦突骑兵奔赴疆场,他满怀异常畅快的心情。但这只是暂时的幻觉,这幻觉一消失,那虚生的畅快也就随之消失了,代之而来的必然是加倍的痛苦。歇拍“南共北,正分裂”便是在幻觉消失后发出的惨痛呼号。
细读此词,乃于慰勉朋侣之中,融入忧伤时世之感,故虽为送别之作,但有悲壮之情。然而其运笔之妙,则在于“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范开《稼轩词序》)。说诗思之深广,则钧天洞庭,浑涵悠远;言诗格之清峻,则阴崖冰雪,奇峭高寒;状境况之萧寥,则冷月哀弦,凄凉幽怨;刺群小之奔竞,则风云鱼龙,纷纷扰扰;悲神州之陆沉,则寒日残骸,惨不忍睹抒报国之激情,则神驰战阵,铁骑铮铮;痛山河之破碎,则声发穿云,肝胆欲裂。凡此皆“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故独高格而不同凡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冶春口号(七首·寄昆山袁、吕、郭三才子)。元代。杨维桢。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莺儿。不知却是青娘子,飞傍枇杷索荔枝。
行舟汉口。宋代。宋庠。泽国风波恨,孤帆日夕征。山连吴树绿,江入汉源清。鬓乱将成葆,心摇不后旌。销魂千里外,宁是忆蒪羹。
训蒙绝句 存心。宋代。朱熹。功夫但欲存心尔,底事存心条绪多。直使圣贤更剖析,只缘私意费消磨。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七。清代。纪昀。箫鼓分曹社火齐,登场相赛舞狻猊。一声唱道西屯胜,飞舞红笺锦字题。
送叶判官赴高唐时使安南还。明代。高启。铜柱崖前使节过,贡随归骑入京多。一官暂遣陪成瑨,片语曾烦下赵陀。晓拜赐衣辞绛阙,秋催征棹渡黄河。政余好赋登临咏,闻说州人最善歌。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清代。纳兰性德。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又一似、杨家风子。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贺新郎·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宋代。蒋捷。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又一似、杨家风子。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晓行东园。宋代。杨万里。霜後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捻白须。
潢溪钓者逸闲轩。明代。李昌祺。白发潢溪钓游者,半生浪迹栖林野。已惯为农夜饭牛,宁能执策朝驰马。只知物外无喧嚣,养花种树东津桥。纵横坐席杂樵牧,倾倒瓮盎忘晡朝。醉来就床且高卧,一枕从教日西堕。盖世功名逝水流,薰天富贵飘风过。烟霞泉石聊徜徉,青云要路非所望。乃知静处有真乐,却笑时人何太忙。
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夜酌走笔二首。宋代。杨万里。疾风动地雨倾荷,一事商量君信麽。试问糟床与檐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赠鳌峰殷春元。明代。庞嵩。挟策飞黄入帝京,天章云藻振蜚声。汉阳濯暴方怀孔,风月搔吟暂到程。几对登楼舒晓望,还同随柳探春行。外王内圣无差别,祇向危微认至精。
题清远峡峡山寺二首。宋代。杨万里。只道真阳天下稀,不知清远亦幽奇。攀崖下照龙湫水,细咏东坡老子诗。
送张越青给谏终养归里。清代。史大成。是处归春雁,乌飞犹上林。多君爱日疏,先我望云心。臣齿幸还少,主恩良自深。望尘追可及,策马莫骎骎。
潜避城中感事漫成。明代。吴琏。万里烟波一短蓬,白头闲卧海之东。瞳瞳门外严冬日,细细榕阴盛夏风。伏枕喜看眠已稳,出门深欲耳双聋。闲来试检申屠传,从始雍容看到终。
附 浣溪沙。清代。顾贞观。闺阁争传捧贴黄。九霄雨露润莲塘。锦袜新学内家妆。六寸圆肤原有致,一钩纤影待重量。春愁稳载莫轻飏。
消寒十咏 菩萨蛮 其三 曝背。清代。鲍之芬。广庭满贮三冬日。重檐梅蕊香初炙。帘幕向阳开。曦晖入户来。丹心原自暖。不为红轮转。遍体沐恩光。春生荆布香。
酬王秀才。唐代。齐己。相于分倍亲,静论到吟真。王泽曾无外,风骚甚少人。鸿随秋过尽,雪向腊飞频。何处多幽胜,期君作近邻。
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宋代。张孝祥。卢敖夫归骖鸾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游勾漏洞。明代。邓云霄。曾闪牙旗扫鬼门,又携龙杖探真源。寻丹人忆仙中吏,抱朴书传意外言。石乳滴床含雾冷,药炉留火入冬温。松间老鹤如人语,知是先生几代孙。
赠章生从龙。明代。胡应麟。绿鬓红颜学楚狂,看花携酒过溪堂。生涯莫笑扬雄拙,老挟玄经不下床。
题赵魏公二帖。宋代。郑元祐。馀不溪边采白蘋,铁网珊瑚寸寸珍。天上玉楼盛不住,虹光夜夜贯星辰。
赠少年道者。明代。释函可。少小蹁跹入紫宫,翻疑百岁貌如童。种桃花发上林畔,捣药声闻禁苑中。巫峡肯沾神女雨,洞庭曾御大王风。年年只见天恩阔,不信人间路或穷。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宋代。何梦桂。月冷岸葭苍,风劲山木震。捣砧谁家妇,声急心绪紊。为问声何哀,声声怨时运。何许从英皇,苍梧叫虞舜。
食橄榄有感。宋代。王之望。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稍稍滋味之,久乃见媚抚。曲终喜奏雅,先病得后愈。功成老大时,亦足酬嘬咀。余生足忧患,备已尝险阻。犹如蓼中虫,自习蓼中苦。不知苦尽处,回味有几许,古人倒啖蔗,佳境贵渐取。但问有与无,迟暮不犹愈。君看道傍李,弃置终泥土。
燕堂诗。宋代。蔡兹。世情日浅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一世简编贻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倩斟。于此更无关意事,时携诸幼步花阴。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满江红·山居即事。宋代。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题仙都观。宋代。苏洵。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观世眇无言,无人独惆怅。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髄鬯。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浣溪沙。近现代。顾随。城北城南一片尘。人天无处不昏昏。可怜花月要清新。药苦堪同谁玩味,心寒不解自温存。又成虚度一番春。
蔡砚香来省再叠梅都官韵补和。清代。屠湘之。椽笛偶长吟,乃值中郎过。簉弄发雅奏,始惭俗韵多。南讹忽朔易,申命羲改和。饕风骤作虐,泽腹冰凸涡。遂令在鱼藻,不得居有那。凿空上封章,愤欲接剑诃。咄哉蜮含沙,幸矣凤集阿。傥不逢诸葛,将如间阔何。
晚归驰道遇雨马上作。宋代。宋庠。朝雨杂轻霾,浓阴暮未开。天低五里雾,日晦九成台。宫溜轻淙玉,坊车小隐雷。不愁驰道远,宾色来千槐。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四。清代。黄遵宪。削木能飞诩鹊灵,备梯坚守习羊坽。不知尽是东来法,欲废儒书读墨经。
再赋二首。宋代。洪咨夔。谁为风光管合离,绿阴芳草日相随。此身百丈牵三峡,吾道千钧系一丝。力戒荡舟君子适,志期学圃小人迟。平生客气消磨尽,醉固佳哉醒亦宜。
题杨补之临宋徽宗湖口鸂鶒图。元代。刘崧。太湖石畔双鸂鶒,碧草春明绣羽毛。莫拟宣和看笔法,故宫花鸟属蓬蒿。
寄琼州杨舍人。唐代。皮日休。德星芒彩瘴天涯,酒树堪消谪宦嗟。行遇竹王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清斋净溲桄榔面,远信闲封豆蔻花。清切会须归有日,莫贪句漏足丹砂。
如梦令。清代。纳兰性德。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赋得花藤药合寄颍阴故人。唐代。朱昼。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剪削为花枝,何人无文章。非才亦有心,割骨闻馀芳。繁叶落何处,孤贞在中央。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郎。路远莫知意,水深天苍苍。
侍宴临芳殿诗。南北朝。江总。钟箭自徘徊。皇堂荐羽杯。桥平疑水落。石迥见山开。林前暝色静。花处近香来。西嵫伤抚夕。北阁滥游陪。
怨歌行。两汉。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题赵魏国双马图。元代。冯子振。一马形躯百法全,生时灵气取山川。英雄正用同生死,那忍无声立仗前。
秋暮陪沈郡公再登陈勋卿逍遥楼宴集。明代。卢龙云。五马郊原问俗行,登台秋色倍澄清。倒听木叶穿林下,坐见烟光抱郭平。帘捲西山霞未落,窗衔东海月初生。不缘光禄如渑酒,飞盖何由并两旌。
兴平伯高杰。清代。严遂成。以色归降以色死,千古女戎乃祸水。二妓耦一卒,掣之不得起。满城兵甲声,汹汹醉魂里。呜呼有仇不报靖南侯,剚刃忽借许睢州。瓜州哭,扬州讴。
和人腊日。宋代。李之仪。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祇伤今古情。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自惭伏腊尤多误,和语烦公子细评。
怜愚诗四十二首 其四。明代。宋应星。气散魂游骨已枯,荒坟速朽返虚无。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
程参政挽诗三首 其二。宋代。洪适。圣主更琴瑟,真儒政事参。上阶占两两,东第得潭潭。忽卧漳滨疾,虚传渑水谈。骅骝好千里,底事学吴蚕。
得道阳。金朝。王哲。五月炎蒸阳气嘉。正堪端坐问南华。这个不能夸肝木,那人偏爱放心花。烦恼俱无远叹嗟。日当旧竿不教斜。玉兔过来添白雪,金乌显处吐黄
哀马。宋代。梅尧臣。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迩者将赠金,行当谒冕旒。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颂古十三首。宋代。释德光。尊者亲曾见佛来,双眉策起笑颜开。古今不隔丝毫许,天上人间孰可陪。
枯骨颂。宋代。黄庭坚。清扬巧笑倾人城,骄气矜色增我慢。无始时来生死趣,八万苦业所依止。皮肤落尽露拴索,一切虚诳法现前。不见全牛可下刀,无垢光明本三昧。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邑官有和者亦以诗。宋代。邓肃。寂寞相如四壁耳,陋巷萧然穷饮水。虽似退之厌权门,时作对人慕君子。惭愧知音个中人,近前不学丞相嗔。欣髯抵掌论今古,肺腑恢然笑语真。顷余学问非三绝,操瑟干齐谋更拙。栖迟何以酬己知,吾道不移砚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