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感怀

病中感怀朗读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中文译文:
病中感怀

年复一年的憔悴,使我的心情愈发萧条。
风侵袭病骨,雨气噎住愁肠。
夜晚只有炉灶煎熬药物,晨曦间的胡须也染上了霜。
过去的繁华已经不似从前,谁还来问候空虚的君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李煜在身患重病时写的。诗中描绘了病中的孤寂和无奈,以及对过去繁华一切的怀念和对将来的不确定。通过病骨被风侵袭、愁肠因雨气噎住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疾病中身心的极度痛苦。夜晚只能煎熬药物,晨曦间的胡须染霜,则深刻表现了作者对病痛的无奈和憔悴。最后两句“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人问津的苦楚。

整首诗以疾病作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内心的困苦和无奈,体现了他对逝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对疾病的描写,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感叹和寻问。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情感深远,充满了对生死、无奈和孤独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朗读
()

猜你喜欢

太阳一入地,照月还生光。

老学傥能勉,缮性岂不臧。

()
地远天寒饱雪霜,深林依旧十分香。
玉堂茅舍公休问,一种风流压众芳。
()

霜鼓四更转,冰轮三丈悬。冲寒又上道,忆杀画船眠。

()

琼窗春断双蛾皱。金炉次第添香兽。独自莫凭阑。一帘风月闲。

依依香暗度。好向郎边去。眼色暗相钩。无言独上楼。

()

可惜娇儿,惺惺伶俐聪明作。灵台廓。圆明光烁。我许蓬莱约。

断却麻绳,正好修丹药。如今却。买条铜索。缚住踏云脚。

()

寻常不到山前路,洞口闲云尽日封。
时有听经童子至,不知身是石潭龙。

()
菖蒲叶老水平沙。
临流苏小家。
画阑曲径宛秋蛇。
金英垂露华。
()

廿载文章动汉京,黄金如土不留情。名山游尽逢僧语,半偈常参气渐平。

()
桐花竹实几时生,桑野秋繭未定成。
肯信饥寒能累道,唯余寂寞许寻盟。
年颜已愧神仙事,江海难忘故旧情。
何日往来同井陉,清谈清坐到天明。
()
雪来比色。
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
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
匡山太白书淫久,不但天才盖一时。
须慕更生勤博古,莫师长吉只为诗。
八砖学士多时誉,七步贤王有令资。
数子风流君可致,剑门他日看雄辞。
()
垂杨漠漠荇田田,何处春风十四弦。
放鹤僧归天竺雨,听莺人过六桥烟。
诗寻萝薜谁边寺,酒载桃花第几船。
游子天涯魂易断,非关春树有啼鹃。
()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
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链铜。
()
搬载渡黄河。
金关牢闭锁。
运九还、须是功多。
光透帘帏红似火。
()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