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鹧鸪天朗读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片归心拟乱云。
春来谙尽恶黄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
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
酒寒谁遣为重温。
何人柳外横双笛,
客耳那堪不忍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忧郁的情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和矛盾。"一片归心拟乱云"意味着他内心的归宿感如同飘忽不定的云一样。"春来谙尽恶黄昏"则揭示了诗人对黄昏时分的厌恶,可能暗指他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表达了诗人对雨夜的痛苦和渴望。他感叹晚上檐前的雨水,暗示了他对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如意的回忆。然而,他又期待着今晚的梦境,希望在梦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满足。

下面两句:"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描绘了一种冷寂和孤独的氛围。炉火已经熄灭,鼎里的香气也渐渐散去,酒也变得冷冽。诗人感叹无法找到一个伴侣来一起分享这些美好的时刻,渴望有人能陪他重温过去。

最后两句:"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嘈杂声音的厌恶和对宁静的向往。他听到柳树外传来双管笛的声音,却无法忍受这种打破宁静的噪音。

整首诗词以忧郁的情绪和对过去的思念为主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安宁的追求。辛弃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感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之情。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感觉,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华横溢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望佳气,临高台。金乌初出海,照见凤凰来。千年王气久消歇,忽听韶音动双阙。

乌衣巷口鸟鸣春,白鹭洲头潮涌月。云中天乐下瑶京,仙女乘鸾弄玉笙。

()

郡郭东十里,蒲塘秋水清。閒僧偶相见,好友旧同盟。

曲道通官墓,苍山夹石城。草堂公子隐,何用世知名。

()

晓出山城故著鞭,荒荒寒日满晴川。幽栖未卜诛茅地,乘兴来登盖竹天。

霜凝阴崖疑积雪,云跻重障杂飞烟。洞门今古无关键,俗客那能见列仙。

()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

四郊正多垒,白羽飞仓皇。孤城落日斜,画角吹寒霜。

君子事行役,驱车上河梁。居者立踟躇,行者多慨慷。

()
是非不上钓鱼舟,从此闲身得自由。
一色藕花三十丈,明年归住鉴湖头。
()
偻指抠衣日,于今岁六移。
步趋徒愿学,忧患亦何为。
窗晓鸦同起,天寒雁引悲。
依仁方再幸,小耐了康时。
()

镜尘言苦厚。
虫丝定几重。
还是临窗月。

()

莺啭花更,蝶园香国,重阑朝暮愁归。坠鞭人瘦,怎禁小风吹。

不为春酲懒起,分香处,燕子来窥。芙蓉帐,馀烟已渺,红泪染离袿。

()

庭草青青照昔年,图书千载发幽传。几回独上萍江望,风定光生月满川。

()

鲁阳关外晓闻笳,官柳千行雪满沙。想得高斋人睡足,城头吹笛落梅花。

()
一去星沙二十年,梦魂时到橘洲边。
从今不起南征念,移得湘山在目前。
()

秋山寂寂秋水清,寒郊木叶飞无声。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

江上青峰旧钓游,筑亭已拟命休休。韬藏奏议三千牍,排比朋觥一百筹。

贞白挂冠当及早,小红按曲待何修。莫愁洛社风流尽,要与香山角唱酬。

()

秋风高不极,破浪片帆轻。鸿雁冲沙起,蛟龙傍槛鸣。

愁人芳草远,落日一江明。十载风波事,茫然空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