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以病不能往·夜分独卧横山阁,作此寄之)

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以病不能往·夜分独卧横山阁,作此寄之)朗读

诗词:《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以病不能往·夜分独卧横山阁,作此寄之)》

中文译文:
夕阳渐渐褪去余辉,寒烟笼罩着江山如翡翠。
我枕着斜倚的画楼,感叹忧愁滋生在青草中的蛩蛩声。
金茎的秋天尚未衰老,我的两鬓早已覆盖吴地的霜。
我愿意忍受着漫长的寒冷,等待着明月的到来。
我举起清酒杯,与谁共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弥逊写给约友观赏月亮的诗。诗人因病无法亲自前往,夜晚独自卧在横山阁,抒发思念之情,寄托了自己的心声。

诗的开篇以自然景色描绘,夕阳余晖褪去,寒烟笼罩江山,给人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个人感受表达愁绪,枕着斜倚的画楼,感叹忧愁滋生在青草中的蛩蛩声。这里的画楼和青草都是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金茎秋未老,两鬓吴霜早",通过描写秋天的金茎和诗人自己的两鬓,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金茎秋未老,意味着秋天尚未完全衰老,而诗人自己的两鬓却早已有了吴地霜的覆盖,暗示了诗人的年华已逝。

最后两句"忍负广寒期,清尊对语谁"表达了诗人的心愿。诗人愿意忍受漫长的寒冷,等待着广寒明月的到来,而他举起清酒杯,不知与谁共同分享自己的心事。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忧思与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秋天的金茎和诗人自己的两鬓,凸显了岁月无情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于时间的担忧与无奈。整首诗意蕴含深厚,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特色的诗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明王玄揽与天通,论相超然迈古风。望惬群心临翥凤,情深共语属冥鸿。

最亲东出新迎日,不改商岩旧梦中。官府神仙恒断绝,言诗何地可追从。

()

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

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算句留、自擘蛮笺,自熨新词。

()
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
()

东山如画,西山如黛,七十峰峦映带。白银堆里,分明涌出楼台。

最喜微风不起,明月高悬,万顷玻璃碎。始知世上,也有蓬莱。

()

完璞日已琢,天性民不虞。岂无煨中烬,六籍空遗书。

抚卷发浩叹,愿言见子都。之子在何方,山高水难踰。

()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

督府春移檄,江城昼撤花。
好书如隔世,久客似无家。
畏路多言虎,荒村半是鸦。

()

刘郎中松树孤标,毕庶子松根绝妙。

()

涉川固有道,造舟不如梁。
曾闻水覆舟,不闻死乘杠。
奈何揭厉子,先先勇褰裳。

()

选得金钗客,屏风引碧阑。翱翔三十六,曲曲映双弯。

()

()
三春去向那边去,九夏来从屋力来。
一喝两头俱坐断,人天眼目与谁开。
乌飞兔走,地转天回,时有清风匝九垓。
寒山满头灰,引得丰干笑满腮。
()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

无如此地足幽栖,满眼苍青我亦迷。何处老猿来觅得,又扶筇竹过桥西。

()
不居上界列仙班。
梅隐寄幽闲。
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
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
()
俸尽青钱少,衣惟白苧粗。
赁楼领羽客,买锦护梅图。
棋每藏高着,诗曾断几须。
生祠谁画得,清苦一臞儒。
()
雨帘云栋重寻处,青红半空飞去。
槛影侵鸥,檐光送雁,摇荡秋容千里。
歌珠舞翠。
怎禁得无情,一江流水。
()
夕阳下,酒旆闲。
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

高骖黄鹤望天飞,千载谁能继费祎。

()
东风吹梦春酲恶。
琐窗淡淡花阴薄。
一夜曲池平。
小窗云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