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以病不能往·夜分独卧横山阁,作此寄之)。宋代。李弥逊。余霞收尽寒烟绿。江山一片团明玉。欹枕画楼风。愁生草际蛩。金茎秋未老。两鬓吴霜早。忍负广寒期。清尊对语谁
诗词:《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以病不能往·夜分独卧横山阁,作此寄之)》
中文译文:
夕阳渐渐褪去余辉,寒烟笼罩着江山如翡翠。
我枕着斜倚的画楼,感叹忧愁滋生在青草中的蛩蛩声。
金茎的秋天尚未衰老,我的两鬓早已覆盖吴地的霜。
我愿意忍受着漫长的寒冷,等待着明月的到来。
我举起清酒杯,与谁共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弥逊写给约友观赏月亮的诗。诗人因病无法亲自前往,夜晚独自卧在横山阁,抒发思念之情,寄托了自己的心声。
诗的开篇以自然景色描绘,夕阳余晖褪去,寒烟笼罩江山,给人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个人感受表达愁绪,枕着斜倚的画楼,感叹忧愁滋生在青草中的蛩蛩声。这里的画楼和青草都是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金茎秋未老,两鬓吴霜早",通过描写秋天的金茎和诗人自己的两鬓,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金茎秋未老,意味着秋天尚未完全衰老,而诗人自己的两鬓却早已有了吴地霜的覆盖,暗示了诗人的年华已逝。
最后两句"忍负广寒期,清尊对语谁"表达了诗人的心愿。诗人愿意忍受漫长的寒冷,等待着广寒明月的到来,而他举起清酒杯,不知与谁共同分享自己的心事。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忧思与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秋天的金茎和诗人自己的两鬓,凸显了岁月无情的变迁,以及诗人对于时间的担忧与无奈。整首诗意蕴含深厚,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特色的诗作。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喜闻古冲赴召兼订殊胜寺之约。明代。刘麟。明王玄揽与天通,论相超然迈古风。望惬群心临翥凤,情深共语属冥鸿。最亲东出新迎日,不改商岩旧梦中。官府神仙恒断绝,言诗何地可追从。
高阳台五首 其五。清代。李慈铭。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算句留、自擘蛮笺,自熨新词。天涯总少流莺信,但鸦啼鹊噪,略解相思。况是雕梁,难容燕子栖迟。东栏倚尽斜阳影,有谁怜、鬓已成丝。对芳尊、万种温存,只有花知。
舟夜一章。唐代。海印。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
梁州序 过太湖。明代。王鏊。东山如画,西山如黛,七十峰峦映带。白银堆里,分明涌出楼台。最喜微风不起,明月高悬,万顷玻璃碎。始知世上,也有蓬莱。濯足船头好快哉。笳鼓闹,管弦沸。看画船摇曳人初醉。千载后,定谁继。
送马汝砺。明代。庞嵩。完璞日已琢,天性民不虞。岂无煨中烬,六籍空遗书。抚卷发浩叹,愿言见子都。之子在何方,山高水难踰。幸有乘木质,岂徒饰轮舆。招招利载者,曷不吾与俱。怅怅独云迈,一行一踟躇。前川渐佳境,少乐众不如。岐端误失道,适足丛蓁芜。行矣慎所之,勿使纷忧娱。告汝利载者,与尔良不疏。勉旃觅子睹,窈纠当复舒。
上封寺。宋代。徐照。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番阳道中。宋代。艾可翁。督府春移檄,江城昼撤花。好书如隔世,久客似无家。畏路多言虎,荒村半是鸦。道逢西北客,挥泪问京华。
赠李定资深。宋代。王令。涉川固有道,造舟不如梁。曾闻水覆舟,不闻死乘杠。奈何揭厉子,先先勇褰裳。岂尽水害人,固亦谋非臧。凤虽谓灵畜,无竹或死饥。竹今无方无,凤云非其时。使之群鸱鸢,饥饱为止飞。非惟失所灵,亦与弹射期。坦坦谁之田,施施缴且弋。乌来玩其机,鹊至喜其食。长鸿飞冥冥,志与万里极。岂无啄饮心,宁饥不人得。湍激日蹙蹙,风棱势漫漫。奈何舟上人,试死才一间。苟不以利涉,安坐思诚艰。客虽惧谋梁,而木嗟在山。
竹圃游宴诗六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选得金钗客,屏风引碧阑。翱翔三十六,曲曲映双弯。
劝请首座挂牌上堂。宋代。释心月。三春去向那边去,九夏来从屋力来。一喝两头俱坐断,人天眼目与谁开。乌飞兔走,地转天回,时有清风匝九垓。寒山满头灰,引得丰干笑满腮。
送郑司仓入蜀。唐代。卢照邻。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
入山杂咏二十首 其十八。明代。释函可。无如此地足幽栖,满眼苍青我亦迷。何处老猿来觅得,又扶筇竹过桥西。
眼儿媚(南叔兄生日用前韵五月六日)。宋代。魏了翁。不居上界列仙班。梅隐寄幽闲。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书歙县楚明府送行诗轴。元代。方回。俸尽青钱少,衣惟白苧粗。赁楼领羽客,买锦护梅图。棋每藏高着,诗曾断几须。生祠谁画得,清苦一臞儒。
齐天乐(题滕王阁)。宋代。龙紫蓬。雨帘云栋重寻处,青红半空飞去。槛影侵鸥,檐光送雁,摇荡秋容千里。歌珠舞翠。怎禁得无情,一江流水。可是西山,半眉新绿向人觑。千年留下胜赏,尽登临无限,须付才思。坏堞闲愁,危樯往恨,欲拍阑干无路。新碑旧记。更今古匆匆,一番兴废。立尽斜阳,共谁评半语。
落梅风。元代。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小雪。唐代。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