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二首

秋池二首朗读

《秋池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述了作者身心闲散的境地以及在秋池中感受到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
况当故园夜,复此新秋池。
岸暗鸟栖后,桥明月出时。
菱风香散漫,桂露光参差。
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悠然心中语,自问来何迟。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社近燕影稀,雨馀蝉声歇。
闲中得诗境,此境幽难说。
露荷珠自倾,风竹玉相戛。
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暑退早凉归,池边好时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池为背景,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在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致的赞美。首先,诗人表示自己身体闲散无所事事,心思也无所牵挂。然后,他描述了在故园的夜晚再次来到这个新秋池的情景。池岸昏暗之后,鸟儿栖息,桥上明亮的月亮升起。菱荡中的微风散发着香气,桂树上的露水闪烁不定。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作者感受到了独特的宁静,但他的幽怀却无人能够理解。他心中有很多话要说,自问为什么来得这么晚。早晨的衣服轻薄而清爽,晚上的席子依然凉爽而光滑。社稷附近燕子的身影已经稀少,雨后蝉鸣也逐渐停歇。在闲暇之中,他得到了一种诗意的境地,但这种境界的幽玄之处难以言表。露水从莲花上滴落,风吹竹叶相互碰撞。他希望有人能够与他一同宿在这里,共同欣赏这美丽的秋月。暑热已经过去,早凉归来,池边正是一个好时节。

整首诗以秋池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宁静美好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鸟栖、月明、菱风、桂露等,塑造了一个安静而美好的秋夜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的宁静。整体上,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天畀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敬尔威仪。

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

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

()
交朋相问兴何如,不愿家财有羡余。
一卷佛经心谙诵,七篇真诰手亲书。
荣名厚禄都来足,酒兴诗情积渐疏。
多谢营巢旧时燕,又依时节到贫居。
()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藉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
十幅蒲帆万里风,来无踪迹去还同。
抬眸错认云山处,人在水天一色中。
()

衲帽麻衣君勿轻,有如华衮贵难名。人须自力方能立,事若无诚断不成。

倚物蔓条终嫩脆,冒霜寒柏始坚贞。男儿一副黄金骨,莫学伊阿浪死生。

()

玉漏无声落草庐,荒村遥夜石灯孤。
开门探雪三尺许,举眼看山一寸无。
谁闵将军穷窟穴?空多公子梦氍毹。

()

炊饟中林烟火迟,劝农官吏驻春旗。蓬蒿意盛阳膏动,正是陈根可拔时。

()
世尊三昧,金口玉音,亲付嘱紫芝检。
九重城里凤衔来,再沾雨露之恩,光阐法门之盛。
声前妙证,丛动群心。
()
散而成章合为龙,回风混事游鸿濛。
舟人上下神女供,俗妆铅粉胭脂红。
()
小雨翻锄土带沙,戎葵罂粟送诗家。
敢争天上中秋月,且种人间隔岁花。
小稔米今犹未贱,固穷酒可不须赊。
乘閒傥肯来相过,有水吾能自煮茶。
()

何处山幽开洞府,苍松白石烟霞古。南极星腾涧壑辉,百仙并集呼且舞。

天门宛似辟三宫,天池又与二室同。莲比华山千叶秀,云气昆丘及阆风。

()

粉墙阴,丝丝柳色,芊绵弄清景。暗尘轻莹,早梦绕江潭,愁绪难竟。

去年绣阁藏鸦鬓,鞭丝更掩映。怎解道、娉婷丰度,征人难再问。

()
沧海兮渺瀰,杳莫见兮津涯。
愕风涛兮项洞,问灵皇兮何之。
天苍苍兮天色,水混混相接。
何人世间心兮过险,陡平陆兮震慑。
()

泉石清幽,好个真游地。香风散、彩云呈瑞。日暖天和,更时有珍禽戏。嘉致。总妆点、山家况味。外景充盈,内景还相契。丹炉畔、虎龙交会。女姹婴娇,频劝我、倾金液。沈醉。但高卧、晴霞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