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宋代。莫仑。三两信凉风,七八分圆月。愁绪到今年,又与前年别。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欲识此时情,听取鸣蛩说。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三两寒风信,七八圆月分。忧愁在今年,再次与前年别。冷衾单容易寒,烛光暗即将熄灭。如果想了解此刻的情感,就去听听蛩鸣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寒风和圆月为背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愁心情。诗中提到的三两寒风和七八圆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不定。
作者将忧愁的情绪与时间联系起来,提到了今年与前年别离的经历。这种别离和离开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忧伤和孤独,使得作者感到寒冷。衾单代指寒冷的被褥,烛光的暗淡也暗示着寂寞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提到想要了解此刻的情感,需要去倾听鸣蛩。鸣蛩是秋夜的常见现象之一,蛩鸣声通常被认为是忧郁和孤独的象征。通过倾听鸣蛩,作者希望能够找到共鸣和抚慰,可能是因为鸣蛩的声音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和对离别所带来的痛苦的体验。同时也显示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这种对情感和生命的思索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情感共鸣和抒发。
临终诗。南北朝。谢灵运。龚胜无馀生,季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后霜柏,纳纳冲风菌。邂逅竟几时,修短非所悯。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双燕春日营巢。明代。吴与弼。忆昨初开桃李花,衔泥飞傍小窗斜。春风一去无消息,何处归来更作家。
仙姑对奕图。元代。黄庚。碧玉花冠素锦裳,对拈棋子费思量。终年不下神仙着,想是蓬莱日月长。
春日溪上示南正四首。宋代。宋祁。春云拂拂柳摇摇,尽日相望似见招。此意只应人未会,自持杯酒上溪桥。
寒雨。明代。王邦畿。寒雨潇潇生暮烟,西风黄叶落无边。昨宵关外飞书至,不是廷臣不与传。
正月十八日晴霁登柯。宋代。张耒。柯山通细履,幽步近青红。送目无穷浪,吹花尽日风。馀生付沮溺,高论看夔龙。陈许春多雪,吾行亦欲东。
依韵和原甫六月八日晓雨。宋代。梅尧臣。侵晓忽飞雨,飒然户庭凉。滴阶初闻声,濯树暗有香。吹烛焰闪闪,鸣鸡湿昂昂。稍已便衣冠,喜气眉宇翔。安然如涸鱼,呴沫久已望。尘缨自可洁,何必念沧浪。
懒。宋代。宋伯仁。懒懒懒复懒,而今懒更宜。此身聊复尔,万事欲何之。尚觉瓢为赘,奚烦锸自随。客来眠正熟,裙幅任题诗。
只园春霁,借春艳酿成,天然罗绮。铃语微闻,衣香初染,几度竹房联袂。
瑞蝉又兼金蝶,一样新来梳洗。话京洛、任寻芳年少,胭脂留醉。
喜迁莺 崇效寺看牡丹,时余外转西川,脂车有日矣。清代。周之琦。只园春霁,借春艳酿成,天然罗绮。铃语微闻,衣香初染,几度竹房联袂。瑞蝉又兼金蝶,一样新来梳洗。话京洛、任寻芳年少,胭脂留醉。凝睇。经院悄,疏箔翠油,谁与相料理。花雨轻沾,珠林低护,还是玉栏愁倚。靓妆汉宫空赏,归梦瑶台仍寄。露华冷,赠东风但有,相思红泪。
又次韵五首。宋代。张嵲。行尽炎荒路向东,蛮村戍鼓夜逢逢。惜无王朔同登望,骑气应须似白虹。
寓泊临淮有怀杜修撰。宋代。贺铸。幕卷歌鬟列,堂深蜜炬然。临风鸣羯鼓,待月戏秋千。短韵吟牋出,长檐醉帽偏。斯人违薄俗,何减孟公贤。
春望。唐代。羊士谔。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三叠。宋代。刘克庄。文字无穷才有穷,可能纖艳敌浑雄。蚤知大将坛场峻,晚作邻翁保社同。臣向雠书曾殿北,君公避世且墙东。男儿遇合由时命,岂必诗名满六宫。
送安同知赴阙五首。宋代。魏了翁。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独倚长空望红日,满帘风雨燕喃呢。
老子送西游图。元代。张弘范。玄教渊源自广成,五千文字总忘情。先生本是无为者,何苦青牛万里行。
画眉。宋代。朱淑真。晓来偶意画愁眉,种种新妆试略施。堪笑时人争彷佛,满城将谓是时宜。
渔家傲·东昌道中。清代。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