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朗读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三十六宫土花碧。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情感的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一种无边无际的香气和色彩,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江边采花的情景,那时云雾缭绕,江水如织。他看见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学着花舞的姿态,让他感到似曾相识。尽管时间过去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一切,可是流水已经远去,只能空想几回。他看着水中的倒影,窥探着女子的妆容,发现她的脸上有露水的痕迹。他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心生爱意,享受着斜阳的背影。他想象着这个女子应该是居住在宫殿中的宫女,而那里的土地上盛开着无数美丽的花朵。他的清兴被微风吹拂得更加愉悦,满目的景色仿佛还停留在过去。他漂浮在片叶和烟雾的浪潮之中,躺卧着,手中拿着一支紫色的笛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充满情感的画面。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将香气、色彩和自然景物描绘得十分鲜明。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女子形象是一种美的象征,她的舞姿和妆容使诗人心生爱意,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气息。整首诗词给人以愉悦的感觉,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朗读
()

猜你喜欢

物生必有耦,二者道之门。俗士务执一,百世成争端。

寒暑与昼夜,相需不待言。彼此各是非,孰能为平反?

()

白日青崖烟雾生,深林绝涧少人行。残年乌石泷头路,听得山猿第一声。

()
环墙围合洞中天。
瑞气祥光愈接连。
白鹿怀中常稳坐,青牛背上得闲眠。
骊山不到经三载,华岳相违近四年。
()
四海无拘系,飘然不可留。
泄云分叠巘,落日满行舟。
举世谋三窟,余生老一丘。
对床清约在,后会必经秋。
()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
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
()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

行李不盈车,西风两肆华。
历官多在考,归蜀已无家。
人去空芹水,舟行及藕花。

()

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况值花三月,真堪酒百巡。

何钱将挂杖,瞥眼忍辜春。早识佺期过,攀囊借贴津。

()

蜀山如鸟道,剑阁郁嵯峨。嗟君正朱颜,奈此艰险何。

秋雨峨眉道,春风濯锦波。青山一羸马,古今应更多。

()

百里休宁道,肩舆度夕阳。川原明翠黛,阛阓斗红妆。

玉佩时相亚,金钗尽作行。何方犊车至,夹路烂生光。

()

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

马上三更月,边庭万里秋。清光悬渭曲,星露湿吴钩。

风籁泉声细,天山夜火收。羁愁兼别思,此际转悠悠。

()

大妇裁雾縠,中妇牒冰练。小妇端清景,含歌登玉殿。

丈人且徘徊,临风伤流霰。

()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
塔庙奚山麓,乘轺偶共登。
青松如拱揖,栋宇欲骞腾。
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
纵观无限意,纪述恨无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