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中秋对月)。宋代。刘辰翁。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是宋代刘辰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
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
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月夜景象。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乌云密布、波浪翻滚的夜晚,但即使经历了重重的困难和干扰,明亮的月光依然圆满地照耀着大地。秋天的光景还过了一半,晨钟初鸣,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诗人不顾自己身上沾满了露水,仍然坚持到了深夜,继续欣赏月光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句子和形象鲜明的描写,展示了中秋夜晚的壮丽景色。诗中的乌云和浊浪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阻碍,而月光则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美好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词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感官体验的境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晰,以及诗人的坚持和执着。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了秋夜中的静谧、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激情。
这首诗词展示了刘辰翁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难的坚持克服。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云林书舍为黄金华题。唐代。王翰。山中四序多佳趣,况住白云绿树间。绕舍流泉声㶁㶁,隔帘幽鸟语关关。晴窗阁笔抄书罢,春沼留香洗砚残。羡子妙年方膴仕,岂容归隐佩秋兰。
韩伯声后圃梅花盛开招赏冗夺不获赴诗以谢之 其一。明代。张萱。岁腊寒仍浅,君家春最先。临风应片片,影月想娟娟。綵笔广平赋,冰肌姑射仙。芳园无俗驾,不得笑巡檐。
先兄至能远忌丙寅十一月十七日行都谢氏家寓。宋代。陈著。人生有兄弟,手足相扶持。兄死我独生,我生独何为。父母生我晚,我忆我儿痴。兄出我挽袖,兄入我迎衣。低头嗅我头,垂手牵手随。指望我长成,口授书与诗。嘉定癸未春,授笔题春词。词云青春过,二十七年期。谶谶语殊可怪,河鱼忽乘之。缠绵日以革,医药穷所施。我父解衣典,我母躬爨炊。犹谓病有瘳,谁料终莫医。家徒四壁立,正赖兄撑支。进有功名望,退有菽水资。胡然遽止此,门户将依谁。风雨屋栋倾,江海亡楫维。父母相持哭,二姊哭抚尸。时我甫十岁,痛哭已深知。我今五十三,梦见犹涕洟。今日是何日,有感兄死时。老泪滴复滴,往事那可思。回首天地閒,阋墙何人斯。我抱无兄恨,且为世道悲。耿耿不成句,聊以示诸儿。
次德施见和。宋代。胡寅。头如衰葆更加霜,身似陈茶不奈汤。春服又陪曾点咏,归心尤美陆生装。山川浮动风云气,草木欣荣日月光。剩种鸡头剥温软,不教无齿愧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