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寄弁阳翁)

台城路(寄弁阳翁)朗读

《台城路(寄弁阳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莱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半空河影流云碎,
亭皋嫩凉收雨。
井叶还惊,江莲乱落,
弦月初生商素。
堂深几许。
渐爽入云帱,翠绡千缕。
纨扇恩疏,晚萤光冷照窗户。
文园憔悴顿老,
又西风暗换,丝鬓无数。
灯外残砧,琴边瘦枕,
一一情伤迟暮。
故人倦旅。
料渭水长安,感时吟苦。
正自多愁,砌蛩终夜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对故人和旅途的思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事的感慨,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半空的河影和飘散的云朵,映衬出清凉的亭台,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接着描述了井叶惊动和江莲乱落,展现了自然界的动荡和变化,也暗喻了人世的沧桑。弦月初生商素,描述了月亮初升时的清冷和淡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堂室的深邃和渐渐凉爽的感觉,以及窗帘和衣裙的婉约之美。纨扇的恩情疏远、晚萤的微弱光芒照亮了孤寂的窗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文园凋零和时光的流逝,西风的吹拂使得人们的发丝无数,表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灯外传来残砧的声音,琴边有人瘦弱地躺着,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对故人的思念。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疲倦和对长安故友的思念,感慨时光的流转和生活的艰辛。砌蛩终夜语,意味着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寥的秋夜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李莱老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莱老

李莱老(约公元1260年前后在世),字周隐(词综作字逛翁。此从绝妙好词),号秋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他大约是李彭老的兄弟。亦工词,与周密时相唱酬。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知严州。词与李彭老合为《龟溪二隐集》。...

李莱老朗读
()

猜你喜欢

霜落五原树,边城朔吹哀。乱泉随地出,孤鸟向人来。

汉节萧关道,唐宗灵武台。山川自莽苍,立马一徘徊。

()

土木形骸,风鬟雾鬓,心情不似当年。便时移事去,终付茫然。

最忆兰闺道蕴,承相念、著意相怜。鳞鸿便,纤纤粉印,频寄瑶笺。

()

万壑千岩一空囊。还复涉钱塘。何人坐拥,楼船鼓角,粉队戎装。

回看灭没鼍江气,独立转苍茫。西陵渡口,潮头如雪,卷尽兴亡。

()

楼台宜雨复宜烟,一片湖光抱镜圆。错怪鸳鸯飞不定,兰桡催动采菱船。

()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

细语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他日郎家消受,愿青裙缟袂。

画梁燕子已无家,那有五侯第。等到岁寒时候,折黄梅簪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