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老香堂和韵)

谒金门(老香堂和韵)朗读

《谒金门(老香堂和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秋已老,又是败荷衰草。
客子安排归棹了。
回头烟树渺。
檀板休教歌杳,金兽且教香绕。
一醉秋堂秋夜悄。
从他霜漏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即将过去的景象。秋天已经进入晚期,荷花凋谢,青草枯黄。客人已经安排好归去的船只,准备离开。回头望去,烟雾笼罩着树木,景色朦胧。檀板上的歌声停止了,而香烟仍然缭绕着金兽。在这个寂静的秋夜里,人们沉醉在秋堂中,等待着天明。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荷花凋谢、青草枯黄等景物,表达了秋天已经进入晚期的感觉。作者运用了短短几句的描写,将整个秋天的凋零与离别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提到客人已经安排好归去的船只,表明秋天即将结束,人们即将离开。回头望去,烟雾笼罩着树木,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增加了诗词的朦胧之美。

檀板上的歌声停止了,金兽却仍然散发着香气,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秋夜的寂静,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留恋。

整首诗以秋夜的寂静和沉醉为主题,通过描写秋天的衰败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对比和意境的营造使得该诗词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短暂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朗读
()

猜你喜欢

女伴新晴喜晒衣,老人閒步览春晖。
隔篱一树桃花发,初见今年粉蝶飞。
()

汾水春深落晚霞,沿堤十里尽桃花。画船箫鼓游人醉,谩说风流是杜家。

()
狂多爱出游,日日问江头。
小草皆春意,遥山自晚愁。
酒中时有得,物外复何求。
不咏骚人调,蘼芜任满洲。
()
行止盘盘,其乐孔多。
请以是居,子如之何。
()

秋夜西湖泛棹过,满船星斗近天河。鸣榔忽动清风起,一对鲤鱼吹白波。

()
国栋帡幪不日成,天河星斗宿檐楹。
台符影烛江山丽,赤舄光临草木荣。
猿鹤从今惊帐,盐梅行复作和羹。
衰颜白发尘埃客,狂斐裁诗继颂声。
()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

几岁天台住,今年雁荡游。心期在康乐,人谓作监州。

骑从真能屏,烟霞定赏幽。他时期一访,好为著诗留。

()

镂椀传绿酒,雕炉熏紫烟。谁知苦寒调,共作白雪弦。

()
半山社雨欲黄昏。
燕子不过门。
杨柳染深绿意,海棠啼损红痕。
绮寮妆束,宝钗歌舞,玉枕温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