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

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朗读

《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是宋代杨冠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蕊飘残。
江城秋晚,月冷霜寒。
一种幽芳,雕冰镂玉,舞凤翔鸾。
悠然静对南山。
笑琼沼、鸳飞翠澜。
小玉惊呼,太真娇困,俯槛慵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以及其中一种名为鸳鸯菊的花。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种花朵的赞美和对秋天的感受。

诗的开篇写道“金蕊飘残”,表明金黄色的花蕊已经飘落。接着,诗人描述了江城秋晚的冷寂气氛,月亮冷冷清清,霜寒四溢。

随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鸳鸯菊的美丽。他将鸳鸯菊比作幽芳的宝石,仿佛是由冰雕成的,如凤凰和鸾鸟般翩翩起舞。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突出了鸳鸯菊的高雅和华丽。

诗的末尾,诗人以悠然静对南山的态度,描述了周围的景色,如笑声盈盈的琼沼、飞翔的鸳鸯和碧波荡漾的湖水。小玉惊呼,太真娇困,俯在窗台上懒洋洋地欣赏着这美景。整首诗以描绘鸳鸯菊和秋天的景色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这首诗词展现了杨冠卿对鸳鸯菊和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杨冠卿朗读
()

猜你喜欢

十三篇。昔曾断送两婵娟。何意孙吴,却将韬略授钗钿。

嫣然。恰随肩。象床交倚麝襟联。双珠巧合双壁,更无相妒有相怜。

()

大海天之东,其处有黄金之宫,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从之,水波雷骇。几望见之,以风为解。徐福至彼,止王不来。

()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

有生竟何事,忠孝固其端。社稷匡君易,晨昏别母难。

常将先哲范,留与后人看。山斗今非远,寥寥碧落寒。

()

万柳堂前一柳无,词流散尽散樵苏。山东不少升平相,为溯前茅冯益都。

()

风雨飒然至,竟日作清寒。我思芳草不见,忽忽感年华。

忆昔追随日久,正把心魂相守,灯火四更天。高唱夜乌起,当作古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