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遣情)

瑞鹧鸪(遣情)朗读

《瑞鹧鸪(遣情)》是宋代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宝奁常见晓妆时。
面药香融傅口脂。
扰扰亲曾撩绿鬓,
纤纤巧与画新眉。
浓欢已散西风远,
忆泪无多为你垂。
各自从今好消遣,
莫将红叶浪题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清晨化妆的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诗中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妆容的细致,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最后,作者表达了各自从此后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再将红叶的离别作为题材写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化妆的场景,通过描写面药香、口脂等物品的使用,展现了女子的妆容精致。同时,作者又通过“亲曾撩绿鬓”和“画新眉”等描写,揭示出女子的妆容和仪态之美。这种描绘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又传递了作者对女子的关切和倾慕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作者提到“浓欢已散西风远”,暗示过去的快乐已经散去,逝去的爱情随着远风而去。然而,作者仍然对过去的回忆心生泪水,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各自从今好消遣,莫将红叶浪题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和女子的分别,以及各自从此过好自己的生活的期望。红叶浪题诗意味着以往的离别和伤感,作者希望不再以此为题材,而是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女子化妆的场景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爱情的思索。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和对过去的回忆,传递了对美与爱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女性的妆容文化,又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朗读
()

猜你喜欢

粉墙朱阁映垂杨。
晴绿小池塘。
东风扬暖,单衣初试,昼日偏长。
逢松两鬓飞云影,钿合未梳妆。
()

看花閒便出,邀月醉还斟。试问羲皇人,千载谁问心。

()

洛浦神仙流品,姑山冰雪肌肤。谁家池馆雨晴初。

肠断风标白鹭。

()

我不疏君君自疏,此君于我定何如。中庭明月常常在,卷地风来不扫除。

()

僧庐草剑石崖根,惯见西湖不喜论。
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

()

楸花落尽楝花繁,门巷人稀半是村。好事凭谁消湿热,一帘疏雨下黄昏。

()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

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

()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

苍梧九炭勿言远,不隔孤儿望乡眼。洞庭七泽勿言深,不满孝子思家心。

孝子改山何所有,垄上乌啼白杨柳。十年归梦夜宫铨,千里它乡寒食酒。

()

故人送我六朝诗,夜半灯前坐读时。清庙朱弦弹古调,玉楼琼树发春姿。

共言苏李传骚雅,那识曹刘是路岐。极望江山增感慨,长风吹雁报君知。

()
少时业诗书,慕古不自量,晨暮间弦诵,左右纷朱黄。
积书山崇崇,探义海茫茫。
同志三四人,辩论略相当。
落笔辄千言,气欲吞名场。
()

花光浮剪胜,酒色动雕觞。欲识邦侯喜,眉间照席黄。

()
门外秋水深,日日集鸥鹭;是岂相与期,正以同类故。
残年过七十,朋旧半丘墓。
非吾济世心,叹息莫予助。
人生非金石,去日如脱兔。
()

要嘱园丁取折枝,红桃白李紫蔷薇。石函桥畔人烟晚,挑得春光一担归。

()
多公苦嗜吟,殆类书痴窦。
水火燥湿仝,一见懽如旧。
七步未为敏,百篇可立就。
咀嚼牙颊香,氤氲满襟袖。
()
一度春来一度新,翠光长得照龙津。
君王自爱天然态,恨杀昭阳学舞人。
()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
桄榔暗天蕉叶长,终露文章婴世网。
故山桂子落秋风,无因雌雄青云上。
()
金阙瑶阶路不迷,白云翠岭一般齐。
我今要达参寥境,借作凌虚万丈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