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清平乐朗读

《清平乐》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春即将逝去。柳树下飘飞着絮。月亮到了阶前的梅子树上。唤醒了杜鹃,它飞走了。人们回家不关闭朱门。一天过去了黄昏。只有琐窗上的红蜡烛,照亮人们仍然沉醉其中。

诗意:
《清平乐》描绘了一个青春渐逝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柳絮飘飞、月亮照耀下的梅子树,以及杜鹃鸟的鸣叫,表达了时光不可逆转的流逝。人们虽然回家,但不关闭朱门,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的最后,窗户上的红蜡烛仍然照亮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仍然深深地沉浸在这渐逝的青春之中。

赏析:
《清平乐》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青春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柳絮飘飞、月亮照耀下的梅子树,形象地展示了季节的更替和光阴的流转,给人以时光匆匆的感觉。诗中的杜鹃鸟的啼叫,暗示着时光流逝的不可逆转,唤醒了人们对时光的思考和珍惜。人们回家不关闭朱门,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似乎无法逃避时光的流转。而最后一句“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通过窗户上的红蜡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情感,即使青春已逝,内心的痴迷与沉醉依然如故。

整首诗字数不多,却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时光匆匆、青春易逝的主题,以及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内心的情感。这种充满禅意的诗词,让读者在静谧的意境中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朗读
()

猜你喜欢

雁去恰鳞来。何幸孤踪系素怀。半幅衍波织锦字,忘开。

却是明珠漾镜台。

()

去秋窥东溟,今冬浮五湖。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

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梦想在中原,河山不崎岖。

()

缱绻依人慧有馀,长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

()

买酒西泠,正萧萧雨歇,白羽风净。别浦喧禽,长堤无柳,六桥空带烟暝。

采菱歌静。划波又见挐鱼艇。但目极、南北、两峰斜照乱鸿影。

()

雪痕深,梅信浅。纸阁夜微暖。多病文园,辜负绿樽满。

晓风残月歌成,桃鬟何处,且自拍、红犀轻扇。

()

不堪一片月,仍傍晚花明。当此初秋夜,偏多吊古情。

钟山余夜烧,铁瓮走江声。扪首见霜雪,皇然老大惊。

()